奇才王世襄: “玩儿家”玩出学问.docVIP

奇才王世襄: “玩儿家”玩出学问.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才王世襄: “玩儿家”玩出学问.doc

奇才王世襄: “玩儿家”玩出学问   王世襄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儿家”, 雕塑、建筑、漆器、家具、竹刻、绘画、铜佛、鸽子、蟋蟀、蝈蝈、大鹰、獾狗、乐器、美食……他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让众人难以望其项背。   早在十年前,2003年嘉德秋拍“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就已让众人窥见一斑。作为不可多得的文物收藏家,王世襄的收藏与众不同,这使得他的收藏成为藏界的代表符号。这些藏品一旦被拍,便一入藏门深似海,很少再在市面上露脸。这十年来,见诸拍场的俪松居旧藏仅有“大圣遗音”唐琴、六朝铜狮子卧像、明张仙铜造像等,还有匡时拍卖推出过的铜炉专场。其拍卖结果也无悬念,基本上都是当年成交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其中,2003年“大圣遗音”以891万元创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当它2011年重现江湖时,最终以1.15亿元成交。时隔十年,中国嘉德将在11月中旬举行的2013年秋拍再度呈现王世襄旧藏。不难想象,同“大圣遗音”类似的情景一定会再次上演,但却与王世襄先生在世时决定拍卖藏品的初衷相去甚远。   收藏不是占有,是理解   王世襄爱物件儿,他曾有个外号,叫“柜人”。1976年唐山地震,震后第一天夜里,王世襄院子里的东厢房掉下一块屋脊,第二天,周围所有居民都集中在院子里搭床过夜,王世襄不愿离开家里物件儿,便在他家紫檀大柜的搁板上铺上毯子,人钻进去,勉强能把腿伸直,在连续数月的防震期间,他当起了“柜中人”。   虽然如此,但王世襄却对收藏有着自己的认识:“我不是收藏家,作收藏家必须要有实力,有钱,才能买。我的好些东西都是这捡一点,那捡一点,也许这件东西不值钱,可是我觉得它有其意义,就收下来了。很多东西买来时,已经残破了,到我手里把它修复。找人修复的过程中,我看老工匠怎么修,怎么做,像一个小徒弟似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很喜欢我,大家熟悉了,有时候买点肉,买点烧酒,一块吃,就交上朋友了。我便问这问那,记录下来,是这样积累起来的,书上根本找不到的。”   虽然王世襄被称为“玩儿家”,但无论哪一样玩意儿,在他的手里都玩儿出了学问,才有了他的诸多作品,如《明式家具研究》 《髹饰录解说》 《中国古代漆器》 《竹刻艺术》 《说葫芦》 《蟋蟀谱集成》 《中国画论研究》 《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收藏家马未都曾如此评价这位长者:“他是一个对生活非常豁达的人,旧社会他可能是贵族身份,后来没落了,不断遭遇打击,无论人生多么低谷,他一直都坚持一口气,坚持到他最后功成名就为止,这一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诗人和考古学家陈梦家当时因为受不了打击而自杀,王世襄说,如果不是因为陈梦家自杀,他可能不会去研究明清家具,所以王世襄不是灰暗的,是阳光的,否则也不会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   在王世襄看来,人与物,聚散有时,“文革期间,街道上都是娃娃,都是红卫兵,他们什么也不懂,看见文物就砸。我想不如找自己本单位,由单位的人抄去,他们会上交,不会毁掉。至于是不是我的,我不在乎,抄家的时候,我脸不红,心不跳。所以我对收藏有另外一种看法,不是说我拥有多少财富,我是要理解这东西,对这件东西有一个说法,有一个评价,从它身上可以得到什么知识,或者解释出什么。”   耄耋之年,王世襄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自己藏品,“我岁数大了,我愿意把我的收藏自己处理掉。如果送给博物馆,博物馆的管理员不一定懂,保存得不一定好。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没有感情,也不爱好。不在于多少钱,要紧的是对这些东西的理解,知道它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它是怎么制作的,用它来解释中国的工艺,解释中国的文化,解释中国的历史,这样更有意义,而不是要占有。”   家里的条件,也使得王老先生不得不考虑为毕生的收藏找一个安稳的去处。“我家里已经没法子存放这些家具,我那老房子后面都是小厨房,后院有五个小厨房。如果哪个厨房一着火,房子完了,家具也完了。我此前跟文物局说过,他们说,我这家具很珍贵,但他们也没办法,也不能把那五家搬出去,最后只搁几个灭火器了事。我怕万一出事,我便不能再替国家保留这些东西。东西厢房本来都是我家的,后来给房管局占了。谷牧带着陈希同上我家来,我想把那两边的厢房要回来,摆些东西陈列一下,人家来了也好参观。但一提到这房子的事,他们再也不来了。”   王世襄1914年在北京东城芳嘉园胡同一所四合院出生,在这里生活了八十多年。四合院从大宅院变成了大杂院,最后更逃不过拆迁的命运,夷为一片平地。   1998年,王世襄将珍藏的79件明清家具以200万元的超低价卖给了好友、香港商人庄贵仑,条件是,对方将它们全部捐给上海博物馆。据说,王世襄只提了一个要求:“价钱你看着给吧,够我在北京城买得起一套公寓就行。”他这样解释:“我对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态度。只要从它获得了知识和欣赏的乐趣,就很满足了。遣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