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阿蒂拉》侧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尔第歌剧《阿蒂拉》侧记.doc

威尔第歌剧《阿蒂拉》侧记   编者按:2013年,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200周年诞辰,又值上海大剧院15周年重装修开幕,还托福于上海大剧院、上海歌剧院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的首度联手,由此,歌剧《阿蒂拉》的上演,承载了多重的历史纪念意义。   威尔第的歌剧《阿蒂拉》在上海首演,这大概是上海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所上演的唯一一部威尔第完整的歌剧作品。起初我感觉有些诧异,为什么不选择威尔第那些脍炙人口的歌剧名作,如《弄臣》、《茶花女》等,即使其它的如《假面舞会》、《命运之力》等也比这部不出名的歌剧更有市场号召力,这些歌剧既让人熟悉,也会有良好的票房。但后来想想,或许和这次合作的对象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有关――歌剧的主角阿蒂拉正是匈牙利人的祖先,他们试图通过阿蒂拉这个人物来宣扬匈牙利的历史文化,这也情有可原。或许对我来说,《阿蒂拉》正是吸引我去观赏的原因,因为不太熟悉,反而使我兴趣大增(《阿蒂拉》我仅仅看过由塞缪尔?拉美和斯都德演出的一个DVD版本,不像威尔第的其它歌剧,随便就能找出好几个不同的演出版本)。   在去大剧院的路上,巧遇老友梁晴教授,梁教授作为音乐学院的访问学者去美国考察音乐,这次因回国办事,暂住几天,正巧赶上了《阿蒂拉》的演出。在闲聊中,梁教授和我谈了很多有关美国歌剧(包括音乐会)的演出情况,着实让我羡慕不已。在当地听音乐会是家常便饭,而各种既时尚又充满新意的舞台制作更是层出不穷,让人大开眼界。相比之下,我们这里则显得很“贫乏”,虽然近些年来,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也来过不少,但昂贵的票价其实拒绝了很多热爱音乐的人们。我的那些喜欢,或从事音乐工作的朋友,很少有“泡”音乐厅的习惯,能安闲地在家听唱片已是奢侈的享受,很多人因工作而身心疲惫,连音乐也很少听了。而事实上,由于我们缺少媒体的宣传,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上海有哪些音乐会,包括我自己也是。有朋友约我去听王建在上海音乐厅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我因为有事走不开,只能抱憾。但可悲的是我根本不知道王建在上海演出,这种漠不关心大多是和我们缺乏艺术生活有关,如果艺术生活丰富,人们就会经常去关注演出消息,并乐于选择参与,但如果人活得太现实,除了对趋利之事感兴趣之外,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种冷漠的心态。   威尔第的这部带有浓郁爱国主义倾向的歌剧,现在看来多少只是反映了他早年创作的一个侧面,而在威尔第一生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这部歌剧已经显得不太重要了。不过从歌剧的音乐来看,这部歌剧至少反映了他未来歌剧的创作趋向。整部歌剧虽然没有能让人过耳不忘的咏叹调,但大多优美动听、简洁、洗练,有着很好的剧场效果。在唱段上,威尔第还是大量运用了罗西尼等人擅长的卡巴列塔,这种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标志性的风格曲,呈现出艺术家在过渡时期所必然经过的模仿学习期。而在乐队伴奏上,威尔第已经向人们展示了他所擅长的那种描写人性的温暖的色泽,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显得有些简单。威尔第的歌剧音乐常常有一种贴着人物命运起伏的流动感,在配器上简单明了,但取得的效果却是非常强烈。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威尔第是个直觉非常敏锐的作曲家,而这种出色的天赋往往来自本能。艺术是不需要说明的,只需要说话,优秀的艺术家能直接震撼人的灵魂,而拙劣的艺术家只会告诉你艺术概念,这是威尔第真正优秀的地方,他的人性是发自肺腑的,不是描写性的概念表达。   平心而论,《阿蒂拉》正因为是威尔第创作的,才会流传至今。如果换个才能稍次的作曲家来写的话,这部歌剧恐怕早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阿蒂拉》的题材多少有些“高大全”的味道,从本质上来看,由于当时的意大利还处在被奥匈帝国所奴役的阶段,这是激发威尔第爱国主义情怀的动因,从《阿蒂拉》之前相似风格的两部歌剧《纳布科》和《十字军中的伦巴第人》来看,都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这些歌剧在当时无疑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激发民众,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但从艺术本身来看,这种带有功利色彩的歌剧,往往激情有余,人物概念而苍白。《阿蒂拉》同样具有这种缺陷,几乎没有可以称道的人物心理刻画,《阿蒂拉》在当年演出的时候,就有人指责他利用爱国主义招牌,博取观众的欢心,虽然指责他的人出自威尔第的对手,但并非没有道理,威尔第不但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精明的商人,他不会放弃利用唾手可得的机会,这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和《阿蒂拉》演出一年之后首演的歌剧《麦克白》相比,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麦克白》准确丰富的人物内心描写,可以说是威尔第早期歌剧的杰作,它丝毫不亚于威尔第日后大出风头的歌剧《弄臣》,甚至比之还要优秀。   所以,在不同动机下写出的作品,其艺术质量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阿蒂拉》和《麦克白》的创作前后不过相差一年,但价值完全不同,《阿蒂拉》带有功利性,《麦克白》则是纯粹的艺术创作,《麦克白》至今仍经常上演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