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doc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摘要:代谢综合征是指多种代谢成份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经临床证实,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控制和治疗作用。本文就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现状加以综述。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21-0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成份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或超重、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促炎症状态增高及促血栓状态增高,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尚缺乏MS与相关终点以及其各种病因所致总病死率之间关系的随访研究,因此,需要开展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研究[1]。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中医学并无该病名,可将之归属于“消渴”、“肥满”、“瘀血”、“湿浊”、“头痛”、“眩晕”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由于本病在中医古代典籍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专有名称,故对其病因病机的分析多来源于现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近年来,众多学者根据长期临床观察,结合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对其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规律进行了探讨,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般认为,MS的病因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嗜食肥甘、静坐少动、忧思郁怒等导致脾失健运,肾失蒸腾,肝郁气滞,产生痰浊、水湿、瘀血、热毒等[2-3]。
仝小林等[4]认为过食和少动是MS发病的两大主因。过食伤脾,少动滞脾,脾失健运,脾不散精,纳物不归正化而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气机和运化是病机的根本,主要涉及肝脾,肝脾郁滞是其核心病机。
彭哲、蒋慧莲[5]认为代谢综合征从中医病机上,可以用“痰、热、虚,损”来概括这一演变规律,早期主要以脾虚痰湿,痰湿化热为主。中期,由脾继而肝肾,各个脏腑功能逐渐减退,整体机能失调而出现各种疾病,可见到气血阴阳、各脏腑的虚证表现。后期,由于多种因素,多种疾病的共同作用,使全身脉络损伤,脉道瘀滞,主要以阴阳两亏为表现。
叶子、张世珍[6]等认为根据中医辨证认为MS发病的病位应在肝、脾、肾三脏,这三脏任何一脏失调都会导致MS的发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忧思愤怒,抑郁不舒导致肝气郁结,血行艰涩,水液代谢受阻,则为痰为湿。脾主运化,为气机升降枢纽,脾气一滞,胃气难降,脾不能为胃行化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肾若受损,使得下焦虚衰,气化失职,不能化气行水,水泛为痰为湿。三脏病久易伤阴耗气,气阴两伤为始,进而阴损及阳,至阴阳两虚,而久病入络瘀血内阻,使脏腑功能失调、体内各种代谢失衡,从而变症百出,故中医学认为MS病机多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或可为夹痰夹湿夹瘀。
徐远[7]提出,MS脾肾两虚是内因,饮食失调、运动过少等是外因,肝失疏泄是其重要环节,痰瘀互阻是其主要病机,虚损变症为其不良结局。王德玉[8]等认为本病宏观辨证属积聚,微观辨证重瘀滞,八纲辨证分虚热,脏腑辨证疏肝脾。另外,黄家荣、刘志龙、李锡杰等研究MS发病机制认为胰腺的生理功能可能隶属于中医脾的范畴,从中医脾主运化的特点来解释胰岛素抵抗,也有研究认为脾胃不和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基础环节,胃盛脾虚是MS发生的根本原因[9-10]。
可见,中医学对MS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在于内因、外因相互影响;涉及肝、脾、肾三脏;脾失健运是该病的使动因素,肝失条达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痰瘀、浊热互结为其重要的病理变化,并贯穿疾病始终。
二、临床治疗
目前中医中药对MS的治疗一般多采用整体辨证的复方汤剂,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辅以某些单味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李存鲁[11]对42例证属肝气不疏、气滞血瘀的MS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煎剂(主要含山楂、丹参、郁金、柴胡、茵陈、川芎)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血甘油三脂、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体重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达85.6%。熊莉华[12]等对51例证属肝郁脾虚的MS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煎剂(主要含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地黄、黄芪)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临床指标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上升。卢晓琳[13]对52例证属气阴两虚、瘀血燥结的MS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煎剂(主要含黄芪、西洋参、山药、大黄、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明显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杨雨田[14]对52例证属胃阴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MS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煎剂(主要含沙参、天冬、麦冬、天麻、钩藤、枸杞子、菊花)治疗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