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讲评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宿迁市语文中考说明 一、试卷难易分布 容易题70% 中等题20% 难题10% 二、命题原则 1.重视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强调对语言文化的积累感悟,适当地增加对“专题”、“综合学习与探究”等内容的考查。 2.阅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着眼于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考查。阅读材料“内外结合、以外为主”。文言文考查注重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及能力培养,以课内为主,内外结合,实现“学在课内,用在课外”的宗旨。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对“名著选读” 的考查。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谈论得分率较高的各题,如有不会的,提出来班级共同讨论解决。(5分钟) 附:1、2、3、4、5、6、7、8 文言文考查类型 试卷上文言文 (8)解释加点(横线)的词: 徐喷以烟 慢慢地 盖一癞蛤蟆也 原来是 (1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热爱自然与生活。 参考答案: (12)两件事,一件写桃树被丝瓜藤缠绕难以结果(1分);另一件写台湾小孩写的诗歌透露出新的气息 (1)分 (13)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知识 的束缚失去自由。(2分) (14)同意(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2分) (15)“奄奄一息”的意思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1分) 作者用拟人手法,(1分)突出小桃树被丝瓜缠绕而快枯萎的样子,与解除束缚后桃树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1分) (16)年少家贫,无钱买书,而自己对书又很渴望。(1分) (17)腾跳出,扑。(选对一个1分,共2分)表现了“我”看见小人书书摊的欢喜与渴望看小人书的急切(1分) (18)环境描写,心理描写。(1分,答对一点即可)写出了夜的空旷、宁静,以及带给“我”的少许恐惧感和孤独感,衬托出“我”对书的渴望和借到书的幸福感。(意思相近即可)(2分) (19)①小时候,“我”无钱买书,只能到老街上小人书摊租书看;②小学时“我”常常走夜路到班主任家借书看;③高中时,“我”为借书看拼命学好语文讨老师喜欢。(对一点1分,共3分。答梦想实现之后的内容不给分) 检测反馈 自主订正试卷 * * * * * 初一(14)班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分析与评讲 0人 80分以下 6人 89-80分 32人 99-90分 17人 100分以上 班级均分:96.49 叶浩天 100 郁 帅 100 马国恒 100 周 潇 101 陶玉萌 100 丁洋洋 109 蒋 龙 102 耿敬阳 104 张明艳 102 于典典 104 张 鹏 102 胡 茜 103 周彬彬 102 叶人瑛 101 夏春亚 101 章哲赫 101 冯思敏 101 语文学习标兵 77.6% 139 165 7 书写 275 206 73.5% 83.6% 1841 2200 作文 63.8% 378 550 (16)-(19) 60.4% 276 550 (12)-(15) 82.3% 417 550 9 81.7% 617 825 8 81.5% 276 330 5-6 93.1% 1076 1155 1-4 得分率 实得分 应得分 题号 各类题型得失分情况 1.学习古诗赏析的方法技巧,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 2.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掌握散文阅读的技巧,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 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你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宿迁市语文《中考说明》中对诗歌欣赏作出三点要求: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2.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命题角度: 1.把握诗歌形象。 2.理解诗歌主题。 3.推敲关键词句。 4.体会作者感情。 赏析诗词的方法: 把握作品的具体形象。 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品味作品的美妙语言。 掌握作品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