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范式”研究的可能及其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范式”研究的可能及其意义.doc

“无范式”研究的可能及其意义 摘要:“无范式”研究是相对于“范式”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可能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无范式”研究重视对先前理论体系的怀疑,对交往实践经验的审思,对逻辑思维结构的重构。“无范式”研究的可能样态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反体系化的立场”和“整合创构的方法”的统一。“无范式”研究具有促进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变革和塑造自由个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范式”研究;“无范式”研究;理论创新;自由个性 中图分类号:B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5-0055-06 当前,国内理论界十分重视并呼吁一种“有范式”的研究。王南浞教授撰文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所形成的研究范式做了一次全面概括和综观研究,展现了各类研究范式的丰富内涵和具体样态。但是,在国内外理论界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无××”的研究或批判。例如,俄国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就哲学问题提出“无根据”批判。赵汀阳教授就伦理学问题提出“无立场”的新怀疑论,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就东西方的智慧问题提出“无立场”批判。彭富春教授就哲学问题提出“无原则”批判,美国哲学家法伊尔阿本德提出“不要规则”等等,都意在抛弃惯常的、模式化的方法,而坚持和发展哲学研究的多元主义。然而事实上这类“无××”的研究或批判,其本身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根据”、“立场”、“原则”、“方法”。这就出现了一个互相矛盾的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要遵循固定的“范式”。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模式不成“体统”;另一种观点认为,“无根据”、“无立场”、“无原则”和“无方法”的批判研究也可行,同样能够做出创新成果。这两种观点究竟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还是存在融合会通的渠道,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理论问题。 一、“无范式”研究的哲学理解 从辩证法视角看,学术研究中既然存在遵循一定“范式”的研究。则必定存在“无范式”的研究。或者说“无范式”研究也可能是带有某种“范式”的研究,问题在于“无范式”是怎样的一种“范式”,“无范式”研究又是怎样的一种研究?这是首先要追问和澄清的基本问题。 1.“无范式”研究重视对先前理论体系的怀疑 任何一项取得重要突破的理论研究莫不是奠基于对前人研究成果之正确理解和吸收之上,但“无范式”研究却并不必然拘泥于已有成果及其思想范式。甚至研究者往往对一定领域的先前理论抱有理性的怀疑态度,这种态度促使其对先前理论的正确性、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做出新的探索和论证。 首先,“无范式”研究体现在学术研究态度上。抱着合理质疑和理性怀疑态度的研究者往往对当前流行的研究范式、研究体例会做出必要的理论反应。这种反应并不是全然否定先前理论的所有问题与框架,而是对已成定论的问题作出合理质疑,部分地提出新问题,理性地作出科学论证。列夫?舍斯托夫指出:“一个人只有当他结束了自己手头的所有事情,当他已经不再‘思考’也不再‘工作’时,当他把自己向自身和他人完全呈现出来。开始自由地观看和谛听,开始容纳一切并向自己隐瞒一切时,他才会开始‘研究哲学’。”在这里,人们不难发现。一个研究哲学的人是在一种“一无所有”的空无状态中开始的,舍斯托夫所谓的“结束所有事情”、“不再‘思考’和‘工作’”,“向自身和他人完全呈现”、“容纳一切”、“向自己隐瞒一切”,就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在没有任何限制和羁绊的自由状态下做哲学研究,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成果。显然,舍斯托夫是要打破原有的思想格局。冲破流行的研究规范,憧憬进入一个完全无羁绊、彻底放松的自由境域中做研究。他所用的限定词多是“绝对”的,诸如“一切”、“所有”、“完全”、“彻底”等等,他认为“哲学家应当敢于蔑视怀疑主义所带来的痛苦,无休止地坚持进行自己的尝试,不因先前的尝试毫无结果而气馁,也不怕狠狠撞伤自己的嘴巴”。在舍斯托夫那里,这代表无所畏惧、大胆尝试的探索精神和颠覆已有研究范式。开启“无范式”研究的意欲和雄心。 其次,“无范式”研究体现在理论重建方式上。人类多数领域的学科理论都不是平面化、直线性发展的,而是波浪式、跳跃性发展的。导致理论的非平面化、非直线性发展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实践活动的曲折性、真理认识的长期性,等等。从主体层面来说,就是人们对理论的建设具有不平衡性、非同一性。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同一个课题让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来做,其成果几乎没有雷同的。在自然科学领域,同一个课题让不同大学相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来做,其研究路径也可能有很大差异。人们早已认同,海德格尔开启的存在论哲学无疑颠覆了自亚里士多德以降直至笛卡尔所因袭的传统形而上学。传统形而上学审思的是外部世界的本质。追问的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的存在。海德格尔并没有因循这样一个思想范式去研究外部世界,他看到世界最重要的存在乃是人的存在。由此着力构思以人的存在考察世界的存在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