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江两岸的蜕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一江两岸的蜕变

景德镇一江两岸的蜕变 实践(目的)准备 (1)实践目的:景德镇已瓷而闻名于世,今年正是中国陶瓷教育发展100年,在此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对这块我们热爱的土地有更加的了解,了解它的变迁,了解瓷文化的种种。 (2)实践意义:通过走访实践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城市发展变迁,以及陶瓷产业的发展。 (3)实践地点:御窑厂、南门头、东门头、斗富弄、十八桥、太白园、十八渡、里市渡、中渡口、三闾庙街、三宝篷、新厂 等地。 (4)实践要求:以访谈方式为主,勾起被访问人的记忆,从中了解历史,了解变化,可以利用相机,录音器材等记录,再整理材料。 实践内容 昌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着一百多万的景德镇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见证了我们城市的变化。此次实践调查也由此地迈出第一步。 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也算是一波三折吧,先前由于景德镇遭遇了洪涝,导致我们的实践不能尽早的展开。一直拖到8月初,我们的实践才得以开始。 起初,我们团队奔赴我们要调研的地区,去采集一些现在的照片。八月,是多么炎热的天气,我们还是照样顶着烈日,拍着我们认为有价值的照片。然后我们整理。 第一次出去实践就是这么简单,第二次出去实践就不同了,就更有意义啦—我们采访了居住在昌江边上的老爷爷。 8月9日,我们几个人相约在一起,我们沿着昌江走,找寻着我们想采访的人。在找寻的路途中,我和一位姓段的老爷爷聊了起来。 据他说他已经在那里居住了将近70多年。在很早以前由于战争,从南昌迁移至现居地。在和他的交谈中,我想到了我们昌江河周边的巨大变化。听他说,以前昌江上是没有桥,只有船才可以过河,而且昌江边上全是房子,没有现在的那条沿河路。以前昌江边上连推板车都能通行,更不用提现在的机动车驶过啦。昌江周边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昌江,是旧时景德镇唯一交通渠道,沿江之滨,舟楫云集,船行船帮甚多。清末明初,就有鄱(阳)、祁(门)、浮(梁)、都(昌) 4 帮,后来,改组成 6 个帮公所。船民因受尽压迫愤而上告,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改为 18 保。至民国 28 年( 1939 年)又将 18 保改组为 10 个船帮,共有民船 3250 余条。 至于船行,从清末至解放初期的三、四十年间,先后开设过 23 家。民国 19 年( 1930 年),景德镇船帮客商联合会成立。民国 20 年( 1931 年),又成立了船行商行同业公会。民国 28 年( 1939 年),浮梁县民船船员工会也相继成立。 历史上,景德镇的昌江河上是没有桥的,中渡口则是景德镇城区通往西部郊区的重要过江渡口,由陆路去往江西省鄱阳县、都昌县以及九江市都必须经过中渡口跨过昌江。 现在中渡口在景德镇市作为渡口的功能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过江桥梁,包括瓷都大桥、珠山大桥、昌江大桥、昌江浮桥以及新建的白鹭大桥。 大桥篇 昌江大桥坐落在景德镇市城区的西南面,是景德镇市第一座横跨昌江河的桥梁,江面净跨度约200米,双向二车道。桥下的东岸是沿江东路,在太白园接曙光路;西岸是沿江西路,并由新枫路向西延伸经景德镇老长途汽车站接瓷都大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昌江上没有桥,只有人渡。1953年建成了昌江浮桥,直到1959年,昌江大桥才建成通车,为景德镇昌江两岸的陆路交通联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983年景德镇珠山大桥建成通车以前,昌江大桥是景德镇市城区唯一的一座机动车过江桥梁。现今景德镇市区已三座跨越昌江的桥梁,除珠山大桥外,第三座是瓷都大桥,三桥分别相距1400米左右。珠山大桥也叫珠山路大桥,坐落在景德镇市城区的西面,是景德镇市珠山路上的一座桥梁,横跨昌江河,全长312米,净跨度约200米,双向二车道。桥下的东岸是沿江东路;西岸是沿江西路。   珠山大桥与1983年10月竣工通车。珠山大桥是继景德镇昌江大桥后横跨昌江的第二座城市桥梁,为景德镇市区的东西两侧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珠山大桥往西可至瓷都大道、昌南大道;往东可达景德镇市的中心区--人民广场。   珠山大桥的两端有景德镇非常著名的两座建筑:一座是景德镇大酒店(四星级别),另一座是景德镇市邮电大楼。瓷都大桥坐落在景德镇市的西北面,是景德镇市昌江大道上的一座桥梁,横跨昌江河,净跨度约150米,双向四车道。   瓷都大桥是继景德镇昌江大桥、珠山路大桥后横跨昌江的第三座城市桥梁,为景德镇市区的东西两侧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瓷都大桥往西可至景德镇长途汽车站、景德镇机场和杭瑞高速公路;往东可达景德镇市的浮梁县和景德镇市中心区。   瓷都大桥的造型非常奇特,远观颇似一道彩虹横贯江面。昌江上的第四座跨江大桥“白鹭大桥”也。?据说,十八渡因十八条渡船往来运坯得名。而今天的十八渡早已名不副实,十八条渡船不知去向,连后来用于轮渡的两艘机动船也消失了。 ???十八渡的渡船早已成为记忆,换新颜的十八渡开始新的故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