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第九节心悸概念.ppt

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第九节心悸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学绪论 几个 问题 1、什么是诊断?临床诊断的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诊断学》?包含了哪些内容? 3、为什么要学习《诊断学》? 4、怎样学好《诊断学》? 学习目标 掌握症状与体征的概念。 熟悉临床诊断的种类和步骤。 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了解学习诊断学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一、几个概念 诊断:通过疾病的表现来认识疾病的内在属性的过程。 诊断学: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 症状:在患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疼痛、发热。 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心脏杂音、肝脾肿大。 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诊断疾病是临床医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前提。 在(助理)执业医师基本技能考试中占56%~72%。 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常见症状与体征。 2、问诊 3、体格检查 4、实验室检查 5、辅助检查: X线(包括CT、ECT、DSA、介入放射学) 心电图(包括心电生理检查) 超声检查(包括M型、B型、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内镜超声) 内镜检查 其他:肺功能、核素扫描 四、临床诊断的种类 1、病因诊断: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2、病理解剖诊断:如二尖瓣狭窄 3、病理生理诊断:如心功能III级 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功能III级。 请大家说一说去医院就诊的经历 五、临床诊断步骤(过程) 问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辅助检查和治疗效果:验证初步诊断正确是否?鉴别相似疾病。 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最基本的诊断方法),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再经过分析、综合、推理,对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的本质进行判断,并提出可能的诊断。 再经过实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证实或逐个排除容易混淆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验证或被否定。 六、学习诊断学的目的 1 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 2 掌握诊断的原理; 3 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人体资料; 4 能运用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揭示疾病本质; 5 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的各科课程奠定基础。 七、学习诊断学的方法 课堂学习 观看录像 实验室练习、自身练习、同学互练 学完临床课后复习 临床上通过诊治病人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提高。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不是一个阶段、一次性教学就能完全达到目的的,而是要反复学习和训练,将其内容贯穿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八、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1、能独立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动作规范,结果贴近实际。 3、熟悉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4、了解X线与磁共振、超声检查指征,熟悉其临床意义。 5、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及其改变的意义。 6、熟悉胃、肠镜、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7。能对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按规定内容和规范格式书写病历。 8、根据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资料作出初步诊断。 复 习 名词解释:症状 体征 简述临床诊断的步骤。 发 热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原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问诊要点;心悸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与问诊要点。 熟悉:发热的概念,常见热型的特点与临床意义;心悸概念、病因。 了解:正常人的体温变化,发热机制;心悸的发生机制。 重点与难点 发热的原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问诊要点; 心悸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与临床意义、问诊要点。 常见热型的特点 一、发热的概念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动态平衡,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36℃-37℃)。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值: 口测法:36.3-37.2℃ 腋测法:36.0-37.0℃ 肛测法:36.5-37.7℃ 影响体温的因素:个体、时间、年龄、性别、生理周期、活动、药物、情绪、环境等。 二、临床分类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⑴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大手术后组织损伤、梗死、肿瘤组织坏死、溶血等,通常体温不超过38.5℃,但急性溶血,体温39℃以上。 ⑵抗原抗体复合物: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体温37.5℃-38℃之间。 ⑶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⑷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