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希望:茧丝绸行业的久旱逢甘霖.doc
希望:茧丝绸行业的久旱逢甘霖
茧丝绸行业是我国历史悠久,代表着民族文化精髓的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连续受到出口市场整体不畅、茧丝价格持续高涨、茧丝绸企业资金链吃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我国茧丝绸行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良性发展,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八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支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并且加快推进我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变。
蚕桑兴旺是行业振兴的基础
八部门在《意见》中首先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茧丝绸行业发展的资金规模,着力支持桑园和蚕室改造、病虫防治……结合相关渠道,加强蚕桑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基地建设。”
众所周知,作为茧丝绸行业漫长产业链的起点,我国桑蚕事业的兴衰对于整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说,导致我国茧丝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就是栽桑养蚕的农户减少了。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也绝非单纯是从表面上看到的进城务工人员多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了等简单原因。
在四川省东北部有一个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号称“天上瑶池,地下阆苑”。这里不但旅游资源丰富,其茧丝绸文化和产业也一度十分发达。文成镇位于该市北部,栽桑养蚕曾经是这里老百姓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之一。
第一次到文成,是2002年左右。彼时,因为单位同事结婚在农村老家摆酒曾在当地小住两日。记忆中,他家住在半山腰处,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良田都在山下坝子上。房屋四周则密密麻麻地栽种着翠绿色的桑树,间或夹杂着几棵广柑树、梨树。闲聊中得知,正是依靠这些郁郁葱葱的桑树养蚕,我的这位同事才得以有钱考学读书,最终成长为一位对人民有用的人。实际上,在老区的农村已经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寒门学子是依靠着家庭栽桑养蚕换来学习的物质条件,从而改变自身命运。
2013年春天,因为工作原因再次走进文成镇,来到这家半山腰上的小院时却顿时感到诧异:人依旧,屋依旧,只是满山的桑树不再依旧。据了解,由于前几年蚕茧收购价格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从而导致一轮老百姓自发的砍桑、毁桑浪潮,并且,也就是在前几年由政府牵头搞的观光型农业发展模式,也一度引起了大面积的砍伐桑树、换栽果树的潮流。事实证明,前些年这几次对于桑树的大规模砍伐,对目前桑蚕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西部农村确实存在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实问题,但对于留守在家的一小部分劳动力以及妇女、老人而言,对栽桑养蚕仍然有着比较强烈的愿望。在跟当地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攀谈中,他告诉我说,养蚕虽然比较辛苦特别是当蚕达到四龄、五龄时,对于桑叶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养蚕有一个好处就是见钱快,见现钱。养一季蚕也就是三四十天时间,然后把蚕茧出售到手的就是真金白银。这些钱在以往年月,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的方面可以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小的方面则可以满足日常柴米油盐等开支。当然,现在基本上各家都有人在外或打工或做生意,经济上的压力相对减轻不少。
不过,根据笔者调查走访以及了解测算,如果按照今年的茧子收购价格计算,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在家养一季蚕的收入,比在城市打工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一大截。然而,遗憾的是即便是有个别人愿意回家从事蚕桑养殖,也面临人还在、桑树没了的窘境。
其实早在2013年春天的时候,笔者就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千年绸都第一坊,遇到了一户蚕桑种养殖专业户,一对60多岁的夫妇。当老婆婆告诉我,他们老两口这一季春蚕喂了四张纸的蚕种时,笔者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从这两位老年人的劳力上分析,他们根本不可能喂这么多的。于是,笔者怀疑这又是一出“被导演”的闹剧。
不过,当老人将其中原委娓娓道来之后,笔者心中的疑惑才顿时大解,并且甚为叹服。原来,这老两口在蚕宝宝尚小、桑叶需求量不大时,全部由他们两人负责喂养。当蚕长大,对于桑叶的需求量大了之后,再将其在市区打零工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唤回,一家人齐心协力进行养殖。也就是说,他们家的青壮年劳动力是闲时进城务工,忙时则回家养蚕。这样一来,是两不耽误,哪种生产方式赚钱多就从事哪种生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户人家在不知不觉中就给我们解决蚕桑养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严重的问题。目前,在川东北各县、县级市都仍然保留有蚕桑局这样的单位,其主要工作重点就是抓蚕桑工作。以阆中市为例,该市蚕桑局早在今年9月初就抢抓今年蚕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好形势,采取宣传早发动、规划早动手、物资早准备、栽植早进行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抓好特色蚕桑专业村的桑树秋栽工作。虽然,在实际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