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读书杂志美文 与传统的封建文化告别素材.doc

高中语文 读书杂志美文 与传统的封建文化告别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读书杂志美文 与传统的封建文化告别素材

与传统的封建文化告别 一 也许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民族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了—五千年古国,三千年文字,两千年封建制度,加上生息繁衍至今已达九万万七千万的人口……不错,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足以使其他民族钦羡不已,更值得本国人民和子孙后代引为自豪。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沿着故道运行到十九世纪中叶,突然惊愕地遇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挑战。在那个时代,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许多人预见中国未来必不可免地会有一场改革。一百年间,最早大彻大悟的中国人如鲁迅以及许多仁人志士大声疾呼:负着传统文化的沉重枷锁,中华民族将永无振兴之时。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是这一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同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信念、情感、风俗和价值观。各个阶级有不同的文化,然而也有相同的文化;各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然而能够彼此沟通。文化,尤其大民族的文化,总是有着极其深厚的长期群体生活共同经验的坚固基础,因此它的任何一次即使局部的震荡和有限的更新都是真正的革命。 我国封建文化的传统借助于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独特的文字体系以及祭祖和宗祠制度等因素而源远流长,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一整套渗透社会每个角落的价值标准。以至在封建王朝覆灭多年以后,它的文化依然深入人心。人们往往不自觉地以其好恶为好恶,以其是非为是非,而不知道还有别样思考问题的方式。封建文化对现代中国人观念的影响,其深广其强烈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扫荡的。 与西方征服自然以满足人欲的世界观相对立,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宗旨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笃信“天命”或“天理”,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只能臣服自然,而绝无控制自然的能力;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必须服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法,而绝无逾越等级和改变社会的权利。无论对于自然还是社会,人都处于渺小的从属地位,个人是没有价值的。死生有命,在劫难逃。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冲突中,既然自然与社会神圣不可改变,那么当然就只有改变“人欲”,压抑“人欲”了。人的欲望就是罪恶,就是对早已安排好的秩序的反叛。于是,“存天理、灭人欲”成为最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封建文化的主导思想。主导思想之下,有全套与现代观念格格不入的价值倾向。 ——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习惯于“一元”而不能想象“多元”;宁肯死水一潭,不可活泼生动。排除向上的竞争力的平均主义是人们关系中一个传统的默契和妥协,谁也不许标新立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一只站起来的猴子总是被掐死的。 ——注重过去,许愿将来 来世 ,而无视现在。古代学者皆为圣贤,古教古训皆足师法。崇拜祖先的习俗大有利于延续一种不朽的文化,所谓“慎终 葬丧 追远 祭祀 ,民德归厚矣”,以至对任何新环境新事物麻木不仁,完全丧失了应变的能力。 ——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应是封闭的体系。这个体系对于外界沧桑不感兴趣,对于一切外来事物本能地予以排斥:凡是已有而他无的东西都是好的,凡是己无而他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不开放的政策同时造成体系内部无法进行灵活性的选择,往往“一条路走到黑”,全无左右进退的余地。 ——“面子”至关重要。为了维持某种精神上虚假的满足感,不惜实际利益的损失,做出无数蠢事。叫作“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或者“不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这样,连起码的效果都不顾,当然更不可能有任何效率可言,八字方步就是社会惯常的节奏。 ——满口仁义,道貌岸然。灭别人之“人欲”,尽自己之“人欲”,“屋内饮酒,门外劝水”。假道学至于一己的私利也要冠以堂皇的名义,暗里的勾当总是打着官冕的招牌。不惜牺牲人民的身家性命去维护某种虚伪的道德要求。 ———忍耐和自我麻痹是逃离现实最有效的“精神胜利法”。命运是公平的,唯应忍辱含垢,随遇而安。不要渴望,不要追求。事实上,在没有竞争只有等级特权的社会,个人再努力也总是徒然的。 ——在亲族聚居的乡土社会,以家庭为基本结构,有家长和高高在上的国家、君王实行“人治”足矣。“金口玉言”,人比法大,宗法精神贯穿全部社会生活。在上作威作福,在下奴颜婢膝。阿谀逢迎,尔虞我诈,依附性,“裙带风”……,人们不去面对自然,势必全神贯注于人与人的关系,于是有“关系学”的发达。 上述封建文化的种种表现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将而且已经在发生重大的改变。现代化首先意味着开发和挖掘人类改造自然的无限潜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直接目的就是造福于人民,极大地提高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与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干的全套封建价值观念是根本不相容的。因此毫无疑问,封建文化是现代化的死敌。 二 可惜,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试举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意见略加分析。 一种意见认为,封建文化早已死灭,至多遗存微弱的残余,因而反对资本主义才是当前主要的任务。 不要忘记我们祖国的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