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海森堡(1901~1976)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早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和哥廷根大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于1924~1927年在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深造,在玻尔的领导下从事量子论的研究工作,在德布罗意之后创立了矩阵力学,提出了测不准关系。1932年因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晚年至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 返回 *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附近的泉林村。1894年从坎特布雷学院毕业时,以该校空前的数学和物理双第一名的成绩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一年。1895进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种,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37年10月19日逝世。 返回 * 玻尔(1885~ 1962)出生在丹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系学习,191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深造。1913年在卢瑟福帮助下完成了他的原子结构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192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一直坚持量子论这块阵地,成为这场物理学革命中的风云人物以及这场革命的主力部队—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导人。 返回 * 1921年薛定谔受聘到瑞士的苏黎世大学任数学物理教授,在那里工作6年,薛定谔方程就是在这一期间提出的。 1933,他与狄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1887—1961年)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06年至1910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喜欢语法、诗歌、戏剧,特别倾心于数学和物理,是一位能说4种语言,出过诗集的科学家。 返回 * 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美籍奥地利科学家。上中学时,泡利就对当时鲜为人知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埋首研读。1925年,年仅25岁时发现了“不相容原理”,并因此荣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把一生投入了科学研究,34岁才结婚。 泡利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方面,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不幸病逝。 返回 * 莱纳斯·鲍林(1901-1994),美国著名理论化学家。 1901年2月18日,鲍林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幼年聪明好学,1917年,考入俄勒冈州农学院化学工程系。鲍林的家境很不好,在大学曾停学一年,自己去挣学费,复学以后,他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在四年级时还兼任过一年级的实验课。 鲍林获博士学位后,于1926年2月去欧洲,先后在索末菲实验室和玻尔实验室工作,还到过薛定谔和德拜实验室。1930年代开始致力于化学键研究,1931年2月发表价键理论,1939年出版了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 先后两次单独荣获诺贝尔奖(1954年的化学奖,1962年的和平奖),被誉为20世纪科学怪杰 。 返回 * 洪特(Friedrich Hund,1896—1997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1896年2月4日生于德国莱茵河下游卡尔斯鲁厄。他于1915—1916年在格廷根大学攻读物理,1916—1919年在马尔堡继续学习,当时正值一次大战期间,曾因服兵役而中断过学习。战后回到格廷根大学继续深造(1919—1922),1922年在著名物理学家玻恩(Max Born)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26—1927年去丹麦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任莱比锡大学教授(1929—1946。二次大战结束后,洪特先后在东德耶纳大学、西德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任教授。洪特在量子力学兴起前后,对原子和分子结构做了先驱性的工作,著有大量的关于原子、分子和固体量子理论方面的书籍。 返回 * 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化学家,生在西伯利亚。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一张卡片。经过了一系列的反复排队以后,终于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返回 * 维尔纳(1966-1919),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铁匠家庭,他从小倔强,有反抗精神。 进入苏黎世大学后,虽数学和几何总是不及格,但几何的空间概念和丰富想象力使他在化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893年,他发表了“论无机化合物 的结构一文,大胆提出了划时代的配位理论,这是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结构理论的开端。由于对配位理论的贡献,191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年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