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吸虫--本血吸虫
第三章 吸虫尾蚴的诊断分布原则免疫诊断.5-0.55㎜,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的沟槽称为抱雌沟。
(2)雌虫:前细后粗。虫体长20-25㎜,宽0.1-0.3㎜,,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但不及雄虫明显。虫体因肠管内含较多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物而呈灰褐色。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
(3)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和肠管。肠在腹吸盘后分为两支,延至虫体中部之后汇合成单一盲管。
(4)生殖系统:雄虫由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生殖孔组成。睾丸一般七个,串珠状排列,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于输精管,向前通于贮精囊,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雌虫生殖系统包括椭圆形卵巢一个,位于虫体中部,由卵巢发出一输卵管,向前与卵黄管汇合于卵模,子宫开口于腹吸盘后方生殖孔,内含虫卵。
(5)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
2.虫卵: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成熟虫卵内含一毛蚴。
3.毛蚴: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周身被有纤毛,为其运动器官。
尾蚴:属叉尾型,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长筒形,无眼点,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体后1/4处,腹吸盘周围有5对左右对称的单细胞腺体,称为钻腺。
二、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感染阶段为尾蚴,人因接触含有尾蚴的水而经皮肤感染。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精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一部分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卵内毛蚴孵出并能侵入钉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的无性繁殖阶段发育成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并在水的表层运动,当终宿主接触含尾蚴的水(疫水)时可钻入宿主皮肤并脱去体部的皮层和尾部转化为童虫。穿入静脉或淋巴管的童虫随血液或淋巴液到右心、肺,再到左心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再进入小静脉随血流进入肝内门静脉,虫体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并继续发育,雌、雄合抱移行到门脉——肠系膜静脉寄居逐渐发育成熟并交配产卵。通常在人体感染30天后可在粪便中检货虫卵。每条雌虫日产卵量为10,000-3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2-5年。
血吸虫发育各期的生物学
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日本血吸虫在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日产卵量可达300-3000个,所产的卵大部分沉积在壁血管中,仅小部分因毛蚴分泌物对血管壁的破坏作用和肠的蠕动及腹内压的增加而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能排出的虫卵沉积在局部组织内逐渐死亡钙化。
毛蚴的孵化
血吸虫在螺体内的发育和无性繁殖:毛蚴通过其前端顶突的吸附作用和顶腺分泌的蛋白酶以及毛蚴的交替伸缩运动钻入螺体。随后毛蚴体表纤毛和外膜消失逐渐发育成母胞蚴,母胞蚴体内的胚细胞增殖、分裂成若干小团形成子胞蚴。子胞蚴在螺体内移行并分裂发育成尾蚴。一个毛蚴经此增殖可产生成千上万条尾蚴。
在终宿主体内的移行、发育和有性生殖:人体因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经皮肤感染。虫体钻入终宿主皮肤后发育成童虫,进入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到肺,再由左心进入大循环,到达肠系膜动脉,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肝门静脉。成虫在此雌雄合抱后肠系膜静脉和直肠静脉寄居交配产卵。从尾蚴钻入皮肤到虫体成熟并产卵约需24天。
三、致病
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各期均可致病,血吸虫致病是由于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而出现的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
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钻入人体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炎,表现为尾蚴入侵部位出现的小丘疹。尾蚴性皮炎属I型和IV型变态反应,在尾蚴侵入皮肤后局部有刺痛痒感觉,继之出现小斑点状红斑和红色丘疹,如反复感染丘疹数量多时可连成丘疹块,如搔破皮肤可引起继发性感染。病变多发生在手、足、上、下肢等经常接触疫水的部位。除寄生人体各种血吸虫能引起尾蚴性皮炎外,其他寄生于鸟类或哺乳动物的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后也能引起尾蚴性皮炎。在我国能引起尾蚴性皮炎的主要是寄生于鸭的毛毕吸虫属吸虫和寄生于牛、羊的东毕吸虫属吸虫的尾蚴,人体内这些尾蚴仅限于在皮肤内寄生,不能发育为成虫。人群主要在种植水稻、放养牛、鸭时感染。在我国的稻田区,尾蚴性皮炎又称稻田性皮炎,在国外一些沼泽地区人群常因游泳而引起,称游泳者痒。
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所经过的器官可因机械性损伤而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和点状出血。
成虫所致损害:成虫在血管内寄生,利用口、腹吸盘交替吸附血管壁作短距离运动可引起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等可引起免疫复合物变态反应。
虫卵所致损害: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虫卵主要沉着在宿主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发育成熟后,卵内毛蚴释放可溶性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