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试讲稿,903第五章.pptVIP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试讲稿,903第五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人类的科技大反击 第一节 化学防治的功与过 一、杀虫剂的诞生 利用化学物质防治病、虫害,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853年时,已知一些真菌是使植物致病的病原菌,而农民根据多年累积的经验,早已开始使用铜、硫黄化合物。然而,一直到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发明后,这些药剂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才得到确认。 从1875年起,数年之间法国的葡萄园受到霜霉病的严重为害,有位植物病理家密拉戴(P.M.A.Millardet,1838—1902)发现波尔多地区路旁的一些葡萄并未得病,深入调查后才知道, 原来农民们为了预防葡萄被盗采,在葡萄上喷洒铜盐与石灰乳的混合液,没想到这种液体竟然能预防霜霉病的发生,经过多次试验,他开发出现在的波尔多液,此液至今仍使用于某些植物病害的预防。 利用化学物质较有规模的害虫防治工作,可能始于美国,那就是对马铃薯金花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防治。该虫原本分布在落基山脉东麓,以野生的茄科植物为食,当时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在此地大规模地栽培马铃薯,由于马铃薯也是茄科植物,如此充足的食物一出现,竟诱发了该虫的大发生,并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到1874年,它的分布范围已几乎涵盖整个美国。 为了抑制马铃薯金花虫的猖獗,美国农业部在1865年开发出以硫酸铜与亚砒酸钠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杀虫剂,叫巴黎绿(Paris green)。取食撒布过巴黎绿的马铃薯金花虫,消化管受到砒素的侵入,会中毒死亡。这种化合物不仅对金花虫的防治很有效,对人也有很高的毒性,而且还易使马铃薯产生药害,有鉴于此,1892年起改用毒性较低的砒酸铅,1920年代广泛使用砒酸与波尔多液混合剂。 除虫菊是另一种有名的防虫资材,早在1800年左右,它的原产地俄国高加索地区,就已利用除虫菊的干燥粉末,作为跳蚤、虱子的防虫剂。除虫菊的有效成分是一种神经毒,它不像巴黎绿是在昆虫的消化管内发挥毒性,而是藉由昆虫的呼吸作用进入虫体,甚至从表皮渗进体内,破坏昆虫的神经系统,使其无法正常运作而死亡。 由于除虫菊对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毒性甚低,因而颇受重视,也因为这样,价钱相当昂贵,多半只用在跳蚤、蚊子等室内害虫的防治。直到1940年代,人类掌握了除虫菊的化学构造,才进入人工合成除虫菊有效成分的时代。 烟草用于防虫的历史,比除虫菊略早,1763年的法国已有使用的记录。众所周知,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畜的毒性甚高,其实它对昆虫神经系统的扰乱,效果也很好,因此曾被使用于多种果树、蔬菜害虫的防治工作,直至20世纪前半期,一直维持着重要杀虫剂的地位。 另一种不容忽视的植物性杀虫剂为鱼藤(Derris trifoliata),它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域的一种豆科植物。鱼藤根部含有称为鱼藤精(rotenone)的有毒成分,对鱼类的性命能构成威胁,但对其他脊椎动物毒性较低,虽说当地法令禁止以鱼藤为辅的捕鱼法,住民却仍常将它放入河川捕鱼。自1848年起,鱼藤开始被使用为杀虫剂。 人虫大战在化学防治上的一大转机,始于1938年测试DDT对衣类害虫的杀虫效果。虽然DDT早在1874年即被合成出来,但当时无人察知它具有杀虫力,后来人们才逐渐知道DDT对苍蝇、蚊子等的优异杀虫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4年,美军为了控制疟疾,在意大利南部首次使用DDT。后来在南太平洋地区作战的美军,也以DDT控制了疟蚊的发生,使得战事顺利,获得最后的胜利。反观日军,由于没有DDT,疟疾、痢疾猖獗,严重耗损了战力,病亡人数甚至超过阵亡人数,因此,有人竟称DDT是盟军胜利的大功臣。 1945年,当战胜的美军进驻日本时,军机预先在将降落的机场附近上空,撒布大量的DDT,以保障士兵的卫生安全。由于DDT在人虫大战中写下辉煌的战果,发现它具有杀虫效果的穆勒(Paul Muller,1899一1965),因此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粮食亟需增产,但环境恶劣的情形下,DDT对阻止蚊子、跳蚤、虱子及多种农林害虫的蔓延等,可谓贡献良多。如此看来,DDT在人虫大战中帮助人类打了漂亮的胜仗,功不可没。但就如后面所述,DDT也给人类,甚至大自然留下了很大的祸根。 由于DDT的杀虫力,有效期间之长,优于过去的杀虫剂,不仅启发了其他化学合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也促使害虫专家对过去曾经合成过的化合物重新测试其杀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