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皮肤病防治手册
主 编:赵广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被覆全身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占总体重的16%,皮肤对于机体而言,具有以下作用: ①屏障作用。完整健康的皮肤不但可防止体液散失和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入侵,而且还可感受各种刺激,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②吸收作用。人体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如氧气、少量的水分、电解质及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及维生素D等都能透皮吸收,这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③体温调节作用。皮肤具有温度感受器,可感知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若低于或高于阈值时,皮肤感受器可向下丘脑传递信息,从而出现出汗增多或寒战反应,可起到一定体温调节作用。
④分泌和排泄作用。主要是通过汗腺和皮脂腺进行分泌和排泄。
⑤感觉作用。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的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体内外的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压觉和痒觉等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⑥免疫器官和吸收紫外线作用 皮肤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并能够吸收照射到皮肤的紫外线,同时皮肤在日光照射下还能够合成维生素D3,所以适当多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
综上所述,完整健康的皮肤对于机体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如果患了皮肤病,不但会影响皮肤功能的发挥,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甚至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中老年人搀扶间的皮肤病。
一、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发生于腰背部或胸背部的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此病毒进入机体后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此病毒被激活,导致神经节发炎、坏死,并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
【临床表现】
典型的带状疱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及簇集成群的丘疹、丘疱疹、水疱,严重时可出现血疱、坏死等。皮损呈带状分布,通常局限于躯体的一侧,同时伴有疼痛(神经痛)。神经痛可发生在皮损出现之前、之后、或同时发生,疼痛的程度往往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剧。发病数日后水疱可干涸、结痂,痂皮脱落后可遗留暗红色斑片或色素沉着斑。病程一般2-4周,愈后极少复发。
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往往在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存在有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常剧烈而持久,有时甚至长达半年至1年。目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治疗】
全身治疗: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制剂等。
抗病毒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200-800mg,每日5次;伐昔洛韦口服每次300mg,每日2次;泛昔洛韦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
消炎止痛剂: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2、维生素B1口服或肌注。病情危重或体弱的患者可肌肉注射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或静滴丙种球蛋白。
④为了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对老年患者可早期、小剂量、短疗程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口服每日30-40mg,连用3-5日。
局部治疗:当带状疱疹的皮损无破溃、无糜烂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外用抗病毒制剂如阿昔洛韦、喷昔洛韦、干扰素(尤靖安)、酞丁胺软膏等;当皮损有破溃、糜烂时可用3%硼酸液湿敷;当表面继发细菌感染时可0.1%雷夫诺尔液湿敷或抗生素软膏外用。
物理治疗包括紫外线照射、超短波、音频、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等对止痛及皮损消退效果较好,可配合使用。
手、足癣
手癣、足癣为致病性真菌分别感染手部、足部皮肤所引起的。足癣的传染源为足癣患者,传染方式多为接触传染,共用生活用品,如脚盆、浴盆、拖鞋、脚布等常为足癣传染的重要原因。足癣是其它部位癣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手癣,即手癣多由足癣传染而来的,但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感染。
【临床表现】
依据足癣的皮疹形态可归纳为以下3种:①水疱鳞屑型:表现为足部反复出现小水疱,散在或群集,水疱可干涸并片状脱皮;②浸渍糜烂型:表现为第三、四趾间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有渗液;③角化过度型: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脱皮、干裂、无汗,常发生在足跟部。三型可同时存在,或以某一型为主。
手癣俗称“鹅掌风”,其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皮疹先从一只手的某一处开始,逐渐蔓延扩展,再累及另一只手;先出现多数小水疱,水疱干涸后脱皮,久之皮肤增厚、角化过度、粗糙、皮纹加深、干裂,自觉疼痛;还可出现指间的浸渍、糜烂。
刮取皮屑在显微镜下检查,若发现有菌丝与孢子则有助于手、足癣的诊断。
【治疗】
全身治疗:顽固性真菌感染,可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局部治疗:水疱型、糜烂浸渍型先收敛,以湿敷为主,待收干脱屑后给予抗真菌药物外涂。鳞屑、角化型联合使用角质剥脱剂(如尿素软膏、冰醋酸液)和抗真菌软膏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