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存航运御碑的多元文化价值.docVIP

中国仅存航运御碑的多元文化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仅存航运御碑的多元文化价值.doc

中国仅存航运御碑的多元文化价值   导读:从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审视,上海浦东高桥宝山烽堠御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它除了具有传统的历史、学术和文物价值,还具有公众科普教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文化品牌塑造、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等多元价值,彰显了历史与现实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对不断丰富和繁荣城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航运;宝山烽堠碑;文化价值;多元性   浦东高桥宝山烽堠碑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变迁的一个历史见证。明永乐十年(1412年)五月,永乐皇帝朱棣为在沿江修筑的土山烽堠立碑撰文,并赐名“宝山”。这是目前国内仅见的皇帝为航运而撰写的御碑,至今已整整600年了。本文从城市文化管理的角度,考察该碑的历史,探讨它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多元文化价值。   一、宝山烽堠碑的历史   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高桥中学校园内的明代宝山烽堠碑,又称“永乐碑”或“御制碑”,是明政府为了保障长江口航运安全,在长江口航线南岸修筑的导航标志。   历史上高桥地区襟江临海,至少在唐朝已经成陆。最初这里是一个自然渔村,以捕鱼为主。宋朝时期外地移民陆续落户,开垦农耕,有清浦盐场,航运渐兴。这里是吴淞江水系重要港口青龙港、华亭港和上海港必经航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设立临江乡,属华亭县,明朝时期高桥行政区划隶属嘉定县。高桥沿江水域是元明时期重要港口太仓刘家港北运漕粮必经航道,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必经的入海口,航运频繁。由于长江口附近地区没有高山作为辨别方向的导航标志,遇到天晦夜暗,常给来往的船舶航行带来严重危险,海难时有发生。明朝负责漕运的总兵陈瑄(1365-1433年)奏请朝廷在清浦(今高桥)镇旱寨(驻军兵营)沿江平地垒筑土山,上建烽堠,作为长江口来往船舶的航标。朱棣准奏。陈瑄调派官兵在旱寨东北10里处垒土建山,仅十天就建成了东西、南北各长百丈、高30多丈的土山,上筑烽堠,白天焚烟,夜间燃火。由于海洋空阔,很远就能望见烽堠标识,极大地改善了长江口航行安全。朱棣亲自撰文,赐名“宝山”,并勒石立碑。《明史》中记载了这段历史,“瑄言:‘嘉定濒海地,江流冲会。海舟停泊于此,无高山大陵可依。请于青浦筑土山,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立堠表识。’既成,赐名宝山,帝亲为文记之。”①宝山烽堠建成后,上海以沙船为主的航运业得到长足发展,高桥地区成为沙船之乡,沙船海运业成为明清之际上海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到明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十三日夜,高桥地区沿岸遭遇风暴袭击,海潮冲垮清浦镇东部李家浜段海塘堤坝,大片田地坍塌,宝山全部坍入海中,宝山城东北角也被冲坍。海潮退后,御碑被人运到东桥街清浦旧镇桥北,即现海滨村五队李家宅,建立碑亭。民国十七年(1928年)碑亭倒坍,高桥乡董钟玉良把御碑移入高桥公园(今高桥中学)内。1984年,高桥中学根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意见,重建御碑亭,把宝山烽堠碑立于亭内。   二、宝山烽堠碑的全文记述   宝山烽堠碑石质是青石,高160厘米,宽97厘米,厚30厘米。碑座高50厘米,宽116厘米,厚50厘米。碑额中部书小篆“御制”两字,两侧各有一条腾空的飞龙。碑文楷书17行,每行23字,共350字,字迹略有残损。   御制   宝山之□   嘉定濒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然无大山高屿,以为之表识,遇昼晴风静,舟徐而入,则安坐无虞。若或暮夜,烟云晦冥,长风巨浪,帆樯迅疾,倏忽千里;舟师弗戒,瞬息卷失,触坚胶浅,遄取颠踬,朕恒虑之。今年春,乃命海运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不旬日而成。周围树以嘉木,间以花竹,巍然奇观。先是未筑山之前,居民恒见其地有山影,及是筑成,适在其处,如民之所见者。众曰:是盖有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见,皆称之曰宝山。因民之言,仍其名而不易,遂刻石以志之,并系以诗曰:   沧溟巨浸渺无垠,混合天地相吐吞。洪涛架山[山集]嶫奔,巨灵赑屃声嘘歕。挥霍变化朝为昏,骇神褫魄目黯眢。苍黄拊髀孰为援,乃起兹山当海门。孤高靓秀犹昆仑,千里示表欎[火孛]燉。永令迅济无忧烦,宝山之名万古存,勒石悠久同乾坤。   永乐十年五月   宝山烽堠碑对于研究上海历史、航运史、灯标史以及长江口水系的变迁等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现在上海城市发展也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   三、宝山烽堠碑的多元价值   宝山烽堠碑已经传承600年,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来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城市文化资源视角观察,它身上蕴涵着文化的多元价值,值得我们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笔文化资产,挖掘更多的文化价值以繁荣我们的城市文化,彰显历史与现实在当代城市发展中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