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研究综述写作样 张秀玲0930.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综述写作样 张秀玲0930

研究综述样本(题目:我国刑罚体系改革研究) (一)选题的研究现状 刑法现代化的核心是刑罚现代化,刑罚现代化的基点是刑罚体系朝着文明方向发展。因而,刑罚体系的研究对于整个刑法学意义重大。从我国刑法学研究来说,在刑罚体系方面的研究历时较长,研究成果也很多。就目前97刑法典规定的刑罚体系而言,尽管主刑附加刑具备,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都有,而且整体上也体现出轻重协调,罪行均衡的状态,正如储槐植教授指出的:主刑附加刑相配合、轻刑重刑性结合,整体上体现罪刑均衡;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刑罚功能发挥不畅,刑罚效益受到影响,难以对我国现实中的犯罪进行合适有效的治理,达到“以刑制罪”的效果,同时也阻遏了刑法保护社会保障人权的价值实现,损伤了刑法的权威性和民众对其的信任感。具体来说,对于我国刑罚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包括这样两点:我国刑罚体系困境研究和我国刑罚体系出路研究。 1、我国刑罚体系困境的研究 我国刑罚体系看似比较完整,也在发挥惩罚犯罪保护秩序之功效,但是,在社会现实面前,我国刑罚体系表现出窘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下从我国刑罚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导致的现实尴尬两方面多次方面研究予以说明。 (1)我国刑罚体系内部现存问题 刑罚体系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各刑种的问题,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刑、罚金刑、没收财产刑、剥夺政治权利刑都有弊病,其中,下面的观点比较集中:死刑过多、无期不无期而显轻、有期徒刑上限过短、管制刑被虚置、罚金刑功能难以发挥、资格刑过于单一、非监禁刑种偏少。二是各刑种之间的协接不顺,死刑与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主刑与财产刑、主刑与资格刑都有不协接的问题,其中,无期徒刑与死刑、有期徒刑之间协接明显不妥;三是刑罚制度与刑种存在不协调,死缓与死刑、无期徒刑与死缓、无期徒刑与减刑、假释、数罪并罚、累犯等之间的协调。其中,死缓作为死刑执行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实践中,死缓与无期徒刑有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无期徒刑减刑、假释后与有期徒刑有时又几乎无甚区别。 代表性的学者观点陈述如下: 陈兴良、周光权于《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提出:我国刑罚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即死刑过重、生刑过轻。从实际看,被判处死缓的实际执行的期限为14—24年,一般服刑18年左右就可以重获自由;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期限为12—22年,一般服刑15年左右就可以重获自由;有期徒刑最高刑为15年,数罪并罚20年,实际服刑12年左右即可获得自由。 田文昌、颜九红在《简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中提出:死刑畸多;自由刑欠缺弹性空间和公正处遇,体现在:无期徒刑不无期而导致死刑适用率难以降低、由于没有按照人身危险性的不同将无期徒刑划分为可以减刑假释和不可以减刑假释及经过多少年才可减刑假释等若干种情况而使无期徒刑没有弹性、有期徒刑因上限过短而难以对严重犯罪且加大了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适用频度;管制刑几乎被虚置;罚金刑由于非主刑且不得易科适用而在实践中功能难以发挥;资格刑过于单一。 迟书梅在《试论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协接问题》(载《辽宁法治研究》,2007年第2期)指出: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存在不协接的问题:死缓与无期徒刑不协接,无期徒刑为12-22年,死缓为14-22年,在实践中无期徒刑可能会重于死缓;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不协接,有期徒刑15-20,无期徒刑12-22,实践中有期徒刑可能会重于无期徒刑。 许焱于《刍议死缓制度的不合理性》(载《市场周刊》,2006年第9)提出:死缓应当废除,因为死缓是死刑的执行方式,死刑在限制和废除,死缓应当与死刑一并限制并废除,以死缓作为死刑的易科或替代刑,造成形式逻辑上的混乱。死缓适用对象在刑法规定上显模糊、死缓的处理后果无异于无期徒刑或15-20年有期徒刑。 甘添贵于《刑法之重要理念》(瑞兴图书出版,1996年版)指出:死缓存在问题:判断基准不明确、增加罪犯恐惧、执行期限不清。 戈雷于《刑事制裁体系近现代史纲》(博士论文,2007年,北京大学)指出:中国刑罚体系落后,停留在西方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状态。刑罚体系以死刑和自由刑为中心,属于重刑结构;刑种单一,刑罚适用方式僵化;以机构内处遇为主,行刑社会化严重不足。 辛科于《我国刑罚体系的重构》(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指出:我国刑罚体系弊端总体为重刑结构,现行刑罚在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之间存在刑罚轻重不协调现象,监禁刑过多,社区矫正刑欠缺。 刘霜于《我国死缓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指出:死缓制度目前在我国刑罚中存在这样的问题:j死缓前提条件规定范围过大,不利于限制死刑适用;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if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