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百草园到三味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百草园到三味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第2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留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 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融汇在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中的,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3.关干长妈妈讲的故事、私塾先生读的文章,并非重点内容,点到即可。 4.本文是学生进入中学所接触的鲁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文章篇幅又较长,词汇丰富,需用一课时来简介作者和作品,正字音,释词义。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注字音、释词义,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教师小结:课文第1至第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至第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布置作业 1.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2.解词要再理解巩固。 3、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教学过程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2)请同学朗读第2段,引导同学迸行分析。 (5)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个“也许是因力……”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 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勺己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 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会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布置作业 l。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七 3.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三味书屋的单调陈设、枯燥生活、失败教育;和百草图中情景构成的鲜明对比。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默写第2段。 2.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②“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扁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生机勃勃。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下面两点说明,供教师参考,不一定给学生讲) (2)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教师提示: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 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讨论,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bc5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