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问题2009年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资三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三农问题
一.热点背景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2月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文件要求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二.特别提示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故对此专题应格外关注。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三.考试说明
1.历代中央政府推行的促农发展的措施、作用和历史启示:
(1)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棉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2)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
(3)唐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继续实行均田制。
(4)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2.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和推广:
先秦: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需重点把握):
类型: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
(1)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①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②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故名。
③内容:
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④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村学校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阶段性总结二.doc
-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何落实新课标初探.doc
- 农村学生厌学状况原因分析.doc
-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革之浅析.doc
-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之我见.doc
- 农村小学实施“国浸润”之行动研究.doc
- 农村小学开展儿童普剧的实践研究.doc
-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究与实1.doc
- 农村小学教师普通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的研究.doc
-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