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化学实基础1
第十八讲:化学实验基础
[知识要点]
一、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二、常见的组装仪器(1,三套制气装置。 2,气体除杂装置。 3,尾气吸收转化装置。 4,蒸馏装置。 )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玻璃仪器的洗涤。 2,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 3,重要物质的保存。 4,溶液配制。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6,用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7,常见事故的处理)
四、常见物质的检验 (1,用指示剂和试纸检验的物质。2,用AgNO3和HNO3检验的物质。3,用BaCl2、 Ba(NO3)2、HNO3检验的物质。4,用石灰水检验的物质。5,用NaOH溶液及湿润石蕊试纸检验的物质。6,用品红溶液检验的物质。7,使溴水褪色的物质。8,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9,用KSCN或 NH4SCN检验 Fe3+ 。10,焰色反应。)
[例题解析]
1、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铜屑和浓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电石和水
(D)碳酸钙和稀盐酸
解析:解本题应搞清楚A、B、C、D分别得到什么气体?制气体时是否需要加热?怎样收集?干燥?然后由所给装置可以看出:1、气体发生装置没有热源,不加热排除B答案;2、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排除C 3、洗气干燥用浓硫酸A、D都可以。
答案: A、D
2、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装置示意图:
(1)从①~⑧中选出必须使用温度计的实验,把编号填入最适宜的装置图A~C下的空格中(多选要倒扣分)。
①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
②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
③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④苯跟溴的取代反应。
⑤石油分馏实验。⑥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氯气。⑦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⑧食盐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氯化氢。
(2)选用装置D做苯的硝化实验,D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解本题应:(1)要知道那些实验需要温度计?(②、④、⑥不需加热先排除)(2)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位置?(①要测反应液的温度应该插入液面下故选A;③ ⑤要测溜出物的沸点故选B;⑦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要选C。
答案:(1)A ① B ③ ⑤ C ⑦ (2)减少苯的挥发(或答起冷凝器的作用)
3、实验室配制500毫升0.5摩尔/升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②把刚才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毫升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2-3厘米处,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地转入容量瓶,并且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均匀。请填写下列空白:A、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B、本实验用到的仪器有 。C、某同学俯视刻度他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与理论值比较 (偏高、偏低、无影响)。D、若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没有进行操作步骤4)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E、若实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 。
解析:解本题应:(1)配制溶液的步骤:算、称(量)、溶、移、洗、定、摇;2)配制溶液时所需要的仪器:可根据步骤分析出(天平、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毫升容量瓶)注意配制多少溶液,用多大容积的容量瓶。3)实验注意事项是什么?如果不注意后果怎样?为什么?
答案:A .① 、② 、④、 ③ 、⑤ B. 500毫升容量瓶、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
C . 偏高 D .偏低 偏低 E、失败重做 失败重做
4、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
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B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
D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用途泛的金属材料》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学案1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学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学案17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学案14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教案20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硫和的氧化物》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离子应》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原卷版).docx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提问:问题剖析与优化策略.docx
- 碳纳米管(CNTs)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致驱动应用研究.docx
- 保定市曲阳县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剖析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
- 基于静止卫星的火点识别与燃烧排放估算:方法探索与实践.docx
- 青岛SX轮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策略研究:基于风险防控与效率提升.docx
- 三维构架硅纳米线生长定位集成及薄膜晶体管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索.docx
-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与创新探索.docx
-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提升合并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关键策略.docx
- 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基于MR成像与病理对照的深度剖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