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DNA分子的结构课堂演练
1. 2010·江苏通州期末 某生物碱基中嘌呤总数为56%,嘧啶总数为44%,此生物不可能是 A.噬菌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禽流感病毒 D.果蝇
2. 下面对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B. 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总数相同
C. DNA分子中只有4种碱基,所以实际上只能构成44种DNA
D. DNA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配对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下列核苷酸所含的五碳糖中,可能与其他3种五碳糖不同的是 A. G—五碳糖—P B. U—五碳糖—P C. A—五碳糖—P D. C—五碳糖—P
4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5 2010·广东省江门市测试 某学生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 6. 已知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结构的,但也有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有人从甲、乙、丙三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经分析它们的碱基比例如下表:
1 组为RNA,原因是 。
2 组为双链DNA,原因是 。
3 组为单链DNA,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2C
3B解析:A、C、G三种碱基在DNA和RNA中都有,所以可以与两种五碳糖连接;U只存在于RNA中,所以只能与核糖连接,与其他三个有差别。
4A解析:确定DNA或RNA,可分析碱基和五碳糖 有U或核糖者为RNA;有T或脱氧核糖者为DNA ;确定单链或双链可分析其中各种碱基所占的比率:若A与T或U相等,C与G相等,则为双链 当然也有可能是单链 ;若不相等则为单链。如果分析氨基酸组成,则不能区分任何类型。
5A解析:选项B,A与T共用两个氢键;选项C,右侧脱氧核糖与碱基和磷酸的连接方式不对,A与T共用两个氢键;选项D,碱基与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方式不对,G与C共用三个氢键。
6(1) 丙在RNA分子中含有碱基U,不含有碱基T
(2) 甲A和T的数量相等,C和G的数量相等(3) 乙A和T的数量不相等,C和G的数量不相等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2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周练习.doc
-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精简复习助考.doc
- 《广东海洋大学 大学物理》06-07第一学期A卷答案.doc
- 《应用有机化学》A卷.doc
- 【炉石传说】 攻略:牧师常见combo套路.docx
- 【着迷炉石】黑石山的火焰新卡评测.docx
- 【着迷炉石】欧服前五十:P4wny奥金尼牧卡组.docx
- 1~2分子动理论xs.doc
- 002_框架结构定型组合钢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工艺80809.doc
- 002-HV1200-C2H3CL便携式氯乙烯检测仪.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