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的应用(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习题课)
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力目标
(1
(2
3.科学方法:
(1
(2vt=v0+at,
位移公式:s=v0t+at2/2
不含时间的推论式:vt2-v02=2as
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式。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下面的几个推论式: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
s2-s1=s3-s2…=Δs=aT2
或 sn+k-sn=kaT2
(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v- AB=sAB/t=(vA+vB)/2
式中sAB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vA、vB分别为这段时间初、末时刻的瞬时速度.
(3)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中间位移处的速度: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有如下特征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起,在连续相等的各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1:3:5:…:(2n-1)(n=1、2、3…)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起,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Ⅰ:sⅡ:sⅢ:…:sN=12:22:32:…:N2
③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的等大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以上结论可视情况留给同学们自己证明
(二)例题选讲(规律应用)
【例题1】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从题目已知条件分析,直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求解有一定困难.大家能否用其它方法求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相互交流)
解法一:用基本公式、平均速度.
质点在第7s
则第6sv6=4(m/s)
求出加速度:a=0-v6)/t= -4(m/s2)
求初速度:0=v0at,v0=at=4×7=28(m/s)
解法二:逆向思维,用推论.
倒过来看,将匀减速的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028m/s,加速度大小为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由推论:s1s7=1∶72=1∶49
则7ss7=49s1=49×2=98(m)
v0=28(m/s)
解法三:逆向思维,用推论.
仍看作初速为0
sⅠ∶sⅡ∶sⅢ∶…=1∶3∶5∶7∶9∶11∶13
sⅠ=2(m)
则总位移:s=21+3+5+7+9+11+13)
=98(m)
求v0
解法四:图像法作出质点的速度-7s内的位移大小为阴影部分小三角形面积:
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有
v6v0=1∶7,v0=28(m/s)
总位移为大三角形面积:
小结:
1
2.熟悉推论并能灵活应用它们,即能开拓解题的思路,又能简化解题过程;
3.图像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有些问题借助图像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
4.一题多解能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这些方法在其它内容上也有用,希望大家用心体会.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 ]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点拨:
(学生讨论发言,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图像.)
解答:-时间图像:
甲、乙、丙三辆汽车的路程相同,即速度图线与tB.
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
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0m/s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
(1
(2
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
巡回指导.
适当点拨.
学生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函数求解.
出发后甲、乙的位移分别为
s甲=vt=10t
两车相遇:
解出相遇时间为:t=20s
两车相距:△s==10t-0.5t2
求函数极值:当t=10ss有最大值,△smax=50m
分析、归纳:△s
当v乙v甲s增大
当v乙v甲s减小
当v乙=v甲s最大
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
解法二:法求△smax
当v乙=v甲s最大,
有:at=10t=10/1=10(s)
△smax=s甲-s乙=10t-0.5t2=50m)
解法三:图像法.
分别作出甲、乙的速度-
当甲、乙两车相遇时,有s甲=s乙
由图像可看出:当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t=20s,即两车相遇的时间.
当v乙=v甲s最大.
由图像可看出:△smax
六、小结
1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即解题思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物卫生监督所整和“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doc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的调节综合测试题.doc
- 动物实验操作2031213.doc
-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学教案20120227.doc
-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错题集2.doc
- 动物生物学试卷(卷)——含答案.doc
- 动物科学专业综合及技能考试大纲.doc
- 动物繁殖学相关复内容 名词解释 1.doc
- 动物细胞基因组DA SNP的生物芯片检测.doc
-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究现状与应用.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