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

期末论文 姓 名:李金锋 学 院:软件学院 系:软件工程系 专 业:软件工程专业 年 级:2008级 学 号:24320082202513 指导教师(校内):余扬政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中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36年,两人在清华大学毕业了。何泽慧选择了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深造。钱三强则争取到了赴法国居里实验室攻读镭学的机会。这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不得不各奔东西。 异国他乡,钱三强常拿起那张毕业照片,面对微笑的何泽慧,可望而不可及,距离茫远却又感到亲切。他默默地问自己:难道失去了的一切,再也找不回来吗?   梦境一般的事情发生了。1943年初春的一天,钱三强突然接到一封何泽慧来自德国的信函。她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就职于海德堡物理研究所专攻原子核物理,与钱三强是同行。   远离祖国的何泽慧早已厌倦了德国,她设法与心爱的人取得通信联系。于是,她首先给钱三强发出了那封短信。起初,何泽慧只是称委托他代写信问候她远在苏州的双亲。信里饱含着对钱三强强烈的思念和信任。 钱三强很快给何泽慧的父亲写了一封信。焦急万分的老人马上回了信,表示感谢,报告了家中的平安。当钱三强把这封家书转给何泽慧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并给钱三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就这样,书来信往让沉睡了多年的爱情开始萌芽。 1945年初春季节,年满32岁的钱三强发出了平生第一封求爱信:经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这大概是知识分子中最简短的求爱信了。不久,钱三强收到了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之后一同回国。同样是短短的二十五个字,使钱三强如获甘霖。 1946年春天,何泽慧只身提了一个箱子,来到巴黎。 4月8日晚,星期一。巴黎东方饭店。钱三强与何泽慧在中国驻法领事馆办理了婚姻登记,将在这里举行婚礼。应邀参加婚礼的中外朋友三十多人。最给婚宴增辉的是约里奥居里夫妇双双出席。 东方女神与《拉贝日记》   何泽慧是第一位阅读《拉贝日记》的中国人。她说,《拉贝日记》告诉世人,落后贫穷的民族便会挨打……一个民族必须自立自强,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免遭侵略者的奴役和压迫。   当何泽慧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通向亚洲的船只全部停运,何泽慧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   何泽慧的姐姐何贻珍在德国求学期间的导师,是世界著名的光谱学家F·巴兴教授。巴兴教授是个善良的老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俄军俘虏,在俄军集中营中度过了他的青春年华。当他从俄国集中营获救后,带回了一位俄罗斯籍的善良妻子。   何泽慧的姐姐何贻珍在战争最残酷的年代,把何泽慧寄托在这个善良的家庭。   巴兴夫妇非常同情何泽慧这个在战时无家可归的年轻姑娘。巴兴说:一位哲人曾说过,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倘若没有同情,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没有同情心的人,就不是善良的人。善良是区别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的界限。 就这样,巴兴夫妇与何泽慧在异国他乡结为忘年之交。   1940年,巴兴老人将何泽慧介绍到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参加磁性材料研究。   当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气和精密机械仪器产品质量很高,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西门子的产品也与军事密切相关。在西门子公司员工的心目中,何泽慧气质高雅,脸庞俊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笑眯眯的。人们称她为东方女神。   因此,在西门子公司,无论是工人,还是工程师,都对何泽慧非常友好,从不设防。所有车间都对她开放。为此,她结识了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总代理约翰·拉贝先生。   拉贝先生于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他的女儿生于北京,外孙女于1931年生于沈阳。而这两个城市都是最早遭受日寇侵略的地方。拉贝先生作为日寇侵华的见证人,他憎恨日本侵略者,对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内忧外患中备受磨难的中国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感。   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拉贝先生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了南京安全区。拉贝先生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年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向日军提出抗议,并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六百多名中国难民,并受到保护。   拉贝先生作为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者,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于1938年4月回到德国后,连续举行报告会,记者招待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怀着义愤的心情对日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