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学业水平测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学业水平测必修1)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形成: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级别:由低级到高级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河外星系又称星系;总星系即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2.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是太阳。因为太阳质量大,吸引其他天体绕其公转;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按结构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与八大行星相似的运动特征有):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于圆; 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条件 原因 外部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太阳比较稳定;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条件和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蕴育生命的海洋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结晶水汽化,带到地表凝结降雨形成海洋;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②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如煤石油、水能等; 2.太阳大气分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 3.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11年,它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①许多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有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③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④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空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 三.地球运动(自转) 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自转周期: 以某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叫1个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以太阳为参照,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时间24小时; 3.自转速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为赤道处一半;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15°/小时;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叫1个太阳日;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作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顺地球自转由夜到昼所经过的线为晨线(日出); 顺地球自转由昼到夜所经过的线为昏线(日落); (2)地方时差:(构建时区分布平面图,学会计算)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在光照图上找准0时或12时)。 计算:时刻东加西减;每隔15°,相差1小时;(相邻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实际使用时间是北京时间,指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作图) 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中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为偏转方向)。 影响:长江口河道右偏(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淤积明显,发育三角洲。 四.地球运动(公转)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绕太阳运转; 2.公转周期:公转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1个恒星年; 太阳直射点回归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个回归年; 3.公转速度:近日点为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4.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23°26’): 由于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存在的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回归移动; 5.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日期 北半球节气 南半球节气 直射点位置 6月22日 夏至日(区分远日点) 冬至日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日 春分日 赤道 12月22日 冬至日(区分近日点) 夏至日 南回归线 3月21日 春分日 秋分日 赤道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昼夜长短变化: (4)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使地球表面热量出现四季更替。 地区差异:四季更替最明显的地区为中纬,赤道地区终年皆夏,两极地区终年皆冬。 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相反。 气候四季:北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u1968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