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升力的产生 临界马赫数---飞机产生局部激波时的飞行马赫数,即飞机表面速度最大点的M=1时的飞行马赫数。 阻力突然增大 2、伯努力定理的应用—高速飞行的问题 采用后掠翼可以提高下临界马赫数!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升力的产生 2、伯努力定理的应用—高速飞行的问题 翼尖先失速??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升力的产生 2、伯努力定理的应用—高速飞行的问题 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理查 德.惠特科姆运用理论方法设计出超临界翼型,特点是前缘 钝圆,上表面平坦,下表面在后缘处有反凹,且后缘较薄并 向下弯曲。与普通翼型相比可提高临界马赫数0.06-0.1。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升力的产生 2、伯努力定理的应用—高速飞行的问题 波音757采用了超临界翼型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升力的产生 突破音障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升力的产生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 第二章 民用航空器 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飞行控制 1、飞机的平衡 机体坐标轴—纵轴、横轴、立轴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1)俯仰平衡 绕横轴的转动称为俯仰 获得俯仰平衡的条件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2)方向平衡 获得方向平衡的条件 绕立轴的转动称为偏航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3)横侧平衡 绕纵轴的转动称为滚转 获得横侧平衡的条件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1、飞机的平衡 T D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L T G D G L D 上升下降受力分析 1、飞机的平衡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2、飞机的稳定性 稳定性---飞机在受到外界扰动偏离其平衡位置之后,不需要驾驶员干预,能够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飞机就是具有稳定性的。 (c) 负稳定性 (b)中性稳定 (a) 正稳定性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1)飞机的稳定性—纵向稳定性(绕横轴的稳定性) 飞机具有稳定性 飞机不具有稳定性 飞机具有中立稳定性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气动中心在重心之后 水平尾翼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2)飞机的稳定性—方向稳定性(绕立轴的稳定性) 方向稳定力矩主要是在飞机出现侧滑时由垂尾产生的 垂直尾翼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3)飞机的稳定性—横侧稳定性(绕纵轴的稳定性) 上反角 后掠角 垂直尾翼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侧滑方向 侧力力臂 垂尾侧力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3、飞机的操纵性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1)俯仰操纵——升降舵 后拉杆,升降舵后缘上偏,产生上仰力矩,飞机抬头。 前推杆,升降舵后缘下偏,产生下俯力矩,飞机低头。 俯仰操纵 拉杆 升降舵上偏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2)方向操纵——方向舵 蹬左舵,方向舵左偏,产生左转力矩,机头左转。 蹬右舵,方向舵右偏,产生右转力矩,机头右转。 第二章 第二节 飞行基本原理——飞机的飞行控制 (3)滚转操纵——副翼(扰流板) 左压盘,右副翼上偏,左副翼下偏,产生左横滚力矩。 右压盘,左副翼上偏,右副翼下偏,产生左横滚力矩。 飞行员通过侧杆操纵俯仰和横滚。 脚蹬控制方向舵 本章重点内容 伯努利定理的结论 升力产生原理及升力公式 飞机的阻力有哪几种 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控制 摩擦阻力大小取决于:空气的粘性、飞机表面的状况、同气流接触的飞机表面的面积 减小压差阻力的方法:迎风面积越大,压差阻力越大;水滴型,前钝后尖,压差阻力最小;迎角越大,压差阻力越大。 减少干扰阻力方法:/加装整流罩/做成融合体 1967年,美国著名航空科学家惠特科姆提出超临界翼型。与普通翼型相比,超临界翼型的特点是前缘钝圆,上表面平坦,下表面在后缘处有反凹,且后缘较薄并向下弯曲。1969年美国人科恩运用理论方法设计出超临界翼型,在巡航状态下上表面大部分区域为超音速区。20世纪70年代的几次飞机试验表明,这种机翼非常成功,逐渐被跨音速飞机所采用,广泛用于大型民航机上和一些战斗机上。超临界翼型有利于防止出现激波和减小附面层分离的程度,进而提高临界马赫数,一般可以提高0.06-0.1 。它还有利于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同时改善低速飞行的性能。但它由于上表面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避孕药选择与在妇科的治疗技术方案.ppt
- 边波心肌炎PBL技术方案.ppt
-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综述.ppt
- 边城第一课时技术方案.ppt
- 边城公开课技术方案.ppt
- 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综述.ppt
- 边城教学00技术方案.ppt
- 边城教学5技术方案.ppt
- 边城使用_技术方案.ppt
- 第2章第1节神经系统的调节(新课)综述.ppt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