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课 新中的科技成就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梯度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理解掌握:掌握“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和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事业;理解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和影响。
综合运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而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科技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
新知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两弹一星
情景激疑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刚诞生的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高科技成就?为什么?
新知解惑
1.背景: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美的核威胁和美苏的核垄断。
2.目的:为了反对①_________,打破核垄断。
3.历程
(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②_________;
(2)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③_________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④_________试爆成功;
(4)1966年10月27日,⑤_________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发展
(1)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⑥_________”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2)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⑦_________,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自我校对
①核威胁 ②运载火箭 ③原子弹 ④氢弹 ⑤导弹核武器 ⑥东方红一1 ⑦遥感卫星
重点探究
“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 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 恶劣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应用提升
1.阅读下图,下列关于该项成就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国家行列
B.从此,我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C.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中国成为一个航天大国
【解析】图中所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照片,原子弹试爆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核国家行列。
【答案】A
2.下面是一首歌曲的简谱
这一乐曲曾在1970年响彻全球的同时宣告中国进入了( )
A.航天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核能时代
【解析】该乐曲是《东方红》,1970年我国“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生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A
知识点二 “东方魔稻”
情景激疑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散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为什么这样评价他?
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知解惑
1.研制
(1)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①_________”;
(2)此后又培育出“②_________”。
2、意义
(1)是我国研究与发展③_________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2)在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传统理论禁区。
(3)解决了④_________的吃饭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4)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⑤_________”。
自我校对
①南优2号 ②超级杂交稻③杂交水稻④中国人民 ⑤第二次绿色革命
重点探究 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技术有何意义
(1)技术革命: 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传统理论禁区,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农业革命: 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世界性革命: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应用提升
3.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1课 新中的政治建设.doc
- 第21课《新中的政治建设》.doc
- 第21课新中国政治建设.doc
- 第21课 第一世界大战教案.doc
- 第22章 一元次方程期末复习(含答案).doc
- 第22章《一元次方程》复习练习题(二).doc
- 第22章作业分2008.doc
- 第22章癌症和疫系统.docx
- 第22课 元的统一.doc
- 第22课 俄国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