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易激综合征的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与诊治进展
作者:尚军,杨云生????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5医院 消化内科,新疆 乌苏 833000;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科,北京 100853? 许多证据表明,符合罗马诊断标准IBS的患者往往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肠道感染、5羟色胺(5HT)异常、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神经中枢失调等导致IBS的证据不断被发现。但目前仅对感染后IBS的发病机制研究较为透彻。遗传因素也可能与IBS的发病有关。IBS的诊断仍基于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紊乱并排除报警症状。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仍基于症状表现而非针对发病机制,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尝试中。
? 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感染;诊断;治疗
(IBS)表现为无法解释的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紊乱[1]。传统观点认为IBS是由于脑肠轴对胃肠道的作用失调所致,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此处的“功能性”指胃肠道症状长期或反复发作,但不能以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异常加以解释[2],IBS的诊断应排除器质性疾病。但目前此观点已受到质疑。近年多项研究表明IBS患者,至少是部分IBS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而且这些病变能轻易得到验证[3]。本文综述了近年IBS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对IB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 定义和流行病学???????? lBS的定义不断被发展、完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专家的意见和对IBS特征性症状的研究。IBS的腹痛或不适能为排便所缓解,发病开始即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增加或减少)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松软便或硬便)[见IB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出现3 d,并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1)排便后改善;(2)发病伴排便频率改变;(3)发病伴粪便性状(外观)改变)]。如无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发热、贫血或腹部包块等报警症状出现,则支持IBS的诊断[4]。许多疾病可与IBS共存,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泌尿生殖症候群、纤维肌痛、头痛、背痛、心理症状等,因此IBS可出现多种不同亚型并易在最初就诊时被误诊[2]。根据突出的临床表现,IBS可分为腹泻为主型IBS(IBSD)和便秘为主型IBS(IBSC),以及便秘与腹泻共存的混合型IBS(IBSM)[2~3,5]。???????? IB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普通人群中约10%符合罗马标准IBS的诊断,虽然很多人从未因此而就诊[2~3,6]。IBS与许多其他胃肠道症状重叠,包括慢性便秘和消化不良,表明这些疾病之间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但表现为不同的功能紊乱[7]。西方国家中女性IBS患者症状较突出,亚洲则未发现类似现象[8]。一种观点认为,现有的IBS罗马诊断标准可能不适用于亚洲人群,但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感染危险因素的增加无疑会增加IBS的患病率[8]。
2? 病理生理学?????? 传统观点认为IBS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内脏高敏感性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以及胃肠动力障碍导致腹泻或便秘。但胃肠动力障碍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便秘与腹泻混合或交替出现的IBS。一些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胃肠动力障碍并非IBS最重要的发病机制。然而,也非所有IBS患者都有显著的心理症状[2~3]。???
2.1? 感染后和炎症性IBS? 现有证据表明,1/4的IBS出现于细菌性胃肠炎后[3]。西班牙一项队列研究[9]显示,沙门菌感染后,发生IBS的相对危险性增加8倍。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胃肠炎为何常会发展为IBS,这一问题亟待探讨。???????? 部分IBS患者存在炎性肠疾病,但炎性肠疾病在IBS患者中的确切患病率不清[3]。已有资料证明,应用定量检测方法可发现,感染后IBS和非感染后IBS患者黏膜固有层T细胞较对照组增加,非感染后IBS患者肥大细胞增加。如根据传统组织学标准,则这些活检组织均属正常[10]。因此,过去可能忽略了炎性肠疾病与IBS的关系。IBS患者不仅结肠活检组织可见炎性改变,其周围细胞因子也有相应变化。O’mahony等[11]观察到IBS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10/IL12比例异常,表明具促炎作用的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处于活动状态。基于上述证据,将IBS定义为功能性疾病并不恰当。???
2.2? 5羟色胺(5HT)异常? 5HT大量存在于肠嗜铬细胞中,主要作用为引起肠蠕动反射和传导感觉[12]。研究[13]表明IBS患者的5HT代谢存在异常,IBSC患者血浆5HT水平降低,IBSD患者5HT水平增高。Coates等[14]研究了IBS组、溃疡性结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直肠活检标本,结果显示IBS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5HT信号系统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考勤及假期制度确定版).doc
- 考点1 古代国的政治制度.doc
- 考场作文如何正分配时间 快速成文.doc
- 考前选择题强化练1.doc
- 考拉BP神经网的matlab实现学习历程(一.doc
- 考点31 营养质的消化和吸收.doc
- 考点29_心脏血管).doc
- 考点速记之1 础科目.doc
- 考点解析复习专辅导52有机物的推断(习题课).doc
- 考点训练1 力中常见的三种力1.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