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杰出的十位武术家
[转贴]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最杰出的十位武术家?? 自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武术经历了高峰、低谷和分化。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武术家群体和杰出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拳系,以及以这三大拳系为基础的道艺武学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以八极、披挂为基础,融会多门技艺的通备武学体系,以及把传统武术与现代拳击和劈剑相结合的现代散打艺术。产生了董海川、李能然、杨露蝉、武禹襄、孙禄堂等影响深远的、划时代的武学巨擘,也产生了象马凤图、朱国福、孙存周、郑怀贤、李小龙等在文化剧烈冲突、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勇于实践、富有创见、成就斐然的杰出武术家。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这十位武术家的成就,反映出十九世纪以来武术文化的大致风貌和走向。 一、???董海川(1797——1882) 董海川先生的最大贡献首先在于他在道士转天尊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转掌为基础的全新的技击技术形态,即八卦掌,为古典军旅武艺的升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古典军旅武艺是以冷兵器阵战武艺为主体,故戚继光认为拳脚于战阵无大用。但是随着火器在军事上的普遍运用,冷兵器在阵战中的技术逐渐失去其效用而被淘汰。冷兵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于近身混战。因此对于作为器械基本功的拳脚技艺有了更高要求。在董海川时代这种现象已经凸现,因此在客观上也促使董海川一代人对传统的军旅武艺进行改造和演变以适应时代的客观需要,由此八卦掌应运而生。八卦掌当时作为一种全新的技击技术不仅在一对一的单兵步战厮杀中能够发挥效用,而且在以一对众的混战中尤能发挥奇效。董海川本人就有以一对多人战而胜之的记录。第二代的程廷华、尹福、梁振甫等人也有以一对十数人甚至数十人的传闻。第三代的孙禄堂更有孤身迎战上百人,战而胜之的记录。因此八卦掌的出现,在技击技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技击技术本身而言,在董海川先生之前,技击技术的运动形态都是以直线进退为基本运动形式,自董海川先生的八卦掌始,才使人们认识到转圈也是技击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并具有独到的劲力及其技击功效。八卦掌所具有的独到劲力就是后来被孙禄堂先生提炼并总结出的钢丝盘球劲,有如表条的钢丝盘紧后突然松开的劲力状态。八卦掌也因此成为至今为止最为流行的几大主要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此外,董海川先生具有宏阔的武学见识,他以八卦掌的基本转掌为基础,要求他的学生吸收各门各派的技术特点,他的学生尹福、程廷华、李存义等都是以八卦掌为基础结合进自己原有的武技的成功典范。董海川先生创立、传播了一大武术流派,而且成功地找到了以转圈为基本运动方式的有效的技击形态。极大地发展了技击技术。堪称十九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 二、???杨露蝉(1799——1872) 杨露蝉先生在武术领域里的杰出贡献是大大发展了技击技术中的用柔技术。杨露蝉先生从陈家沟陈长兴先生那里学到以缠丝劲为基础的陈式拳(当时尚未冠以太极拳之名),但当时陈式拳还是以刚劲为著,即使到了陈发科时,还被杨敬先生称誉为“特刚强”。杨露蝉先生的成就是在以刚劲为著的缠丝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柔劲为特征的粘黏劲,增加了以轻柔舒缓为特征的、系统的练习听劲与感应的训练方法,强调并凸现出听劲及其感应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发展了技击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在拳劲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在杨露蝉先生以前,练习听劲与感应的技术尚不系统和普及,杨露蝉先生的这一贡献不仅对以后的太极拳的技术走向与风格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对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等其他重要武术流派的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为以后武术的健身功能的开发建立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此后由杨露蝉之孙杨澄甫先生定型的杨式太极拳业已成为中国目前最普及的武术健身形式,追根寻源,杨露蝉先生的巨大的武术贡献将名垂史册,无愧为十九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
三、???李能然(1806——1890) 李能然先生在武术领域里的重大贡献首先在于发展了技击技术简约的特质。李能然从心意拳十大形中提炼出形意拳的五行拳,将技击技术的简约与实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李能然将五行生克原理引入到技击技术的训练中,从而把对拳法招式的研究深入到对拳劲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此后拳技的研究朝着合理性与精确性发展,建立了重要的参考模式。李能然将拳术技术高度提炼的结果,是使人们对技击规律的认识产生重大发展,使人们在继承拳法研究的传统上,更重视对拳劲的研究。通过对拳劲的研究与提炼,使技击技术由繁至简。从而使人们对技击运动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李能然与董海川一样培育了一批杰出的武术家,如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等。他的学生们的出色成就和声望足以证明李能然先生对技击技术的卓越贡献。李能然先生称得上是十九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 四、???武禹襄(1812——1880) 武禹襄先生的重大武学贡献首先体现在他对太极拳理论所做奠基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不需要《医疗器械许经营可证》的第二类产品目录.doc
-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制度汇总.doc
- 医疗机构制剂使用明书格式.doc
- 医疗机构换证申请记注册书.doc
- 医疗机构校验申请记注册书.doc
-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记注册书.doc
- 医疗机构申请变更记注册表.doc
- 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范细则和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doc
- 医疗法律与生命伦概论单选题.doc
- 医疗生育保险统筹市局单位新编号.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