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等待艺探微
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
石盘屯乡第六小学 司忠南
南京 师 范 大 学 司丽娜
摘 要:教学等待是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课堂教学现状不可忽视的艺术。教学等待艺术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发展,具备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意识以及掌控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提问、答问、探究等教学环节中等待艺术的运用,洞察等待时机,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等待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等待
成功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处于应试教育“高压线”之下,教师过分追求教学任务的达成,急于加快课堂教学进度,难以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本质诉求。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营造精彩纷呈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地运用教学等待艺术,给与学生咀嚼、消化知识的时间,以达到由“愤”到“悱”的最佳学习状态。
一、教学等待艺术的内涵及分类
“等待”一词不仅包括时间维度上的延长,而且还包括心理层面上教师对学生有所期待,并期望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施展才能的一种心向。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思维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教师敏锐的眼光,需要教师运用等待的艺术。教育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教育者“需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1]给与学生即时的等待,教师才能寻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课堂中的等待,包括教师等待学生智慧迸发的过程以及学生等待教师表达的过程两方面。本文所指的教学等待着重指教师等待学生理清思绪的过程。教学等待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伴随着对学生的期望,耐心聆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现有学习状态,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留给学生思考余地的过程。教学等待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营造具有多彩答案的课堂。第二,引领每个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状态。第三,允许回答问题者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妄下定论。第四,给与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空间。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并非不作为,而是积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根据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学等待可分为导课中的等待、授课中的等待以及结课中的等待;根据等待的主体不同,教学等待可分为教师等待、学生等待和师生等待;根据等待主体当时的动作行为,教学等待可分为伴随语言的非静止等待和不伴随其他行为的静止等待;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可分为提问中的等待、小组讨论中的等待;根据等待在教学中的作用,可分为积极等待和消极等待。以上等待方法之间,并非径渭分明、非此即彼的独立体,而是彼此交叉、相互渗透。等待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要考虑课型特点、教学内容等,又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等待方法自身特点。教师需要具备选择意识,以在课堂中适时、适地、适度地运用等待艺术,
二、教学等待艺术的必要性
学习是充满价值判断的一个过程,面对新问题情境,学生需要窥测解题方向的尝试阶段,然后采取有逻辑意义的行动。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课堂教学等待艺术的必要性。
(一)心理学依据
1、“完形”的需要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知识结构组成的“完形”,当个体遇到新事物、新情境时,心理的“完形”会出现缺口,这种空缺使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促使大脑兴奋活动,填补大脑的空缺,以形成新的完形。当教师提出问题,呈现新问题情境时,学生大脑会出现暂时思维空白,需要调动各个思维神经重组新信息。此时,教师适时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质量,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注意力。
2、信息加工的需求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2]大脑由刺激到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意识的加工阶段,处理信息过程中,学生需要连续的、不受干扰的时间进行思考。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解决问题包括 “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四个阶段。“准备即由刺激情境发现问题及寻求解题线索,孕育是因问题复杂程度不同而经过一般或长或短的反复酝酿时间,以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3]大脑有“兴奋波峰”和 “疲劳低谷”之分,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必须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张弛之间学生才能咀嚼、消化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灵活应用,因此,教师需要耐心等待学生加工知识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1、学生话语权的回归
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交流,似乎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然而,受传统揠苗助长思维方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匆匆地导课、授课、结课,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操作、体验的时间所占比重较少。教师提问时,总是试图引导学生“替代”自己,讲出预设的答案,达到学生对教师话语权的依附与顺从。学生发散性思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后答案;溷凝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doc
- 课外练习 第四 隋唐五代文学.doc
- 课时同步练习() 多变的价格.doc
-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合成材料.docx
- 课程与教学论(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简介.doc
- 课程与教学论作3答案.doc
- 课本上附录的答(下册).doc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doc
- 课程改革下如何课评课.doc
- 课程结业测试单选择题1.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