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第一节 剂型概述
本节要点
掌握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
熟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和分类
熟悉D、Z、F、F0值的含义
了解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1概述: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的一类制剂。
1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化学法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全部杀灭。
2灭菌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和技术。
3无菌: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4无菌操作法: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条件是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5防腐(antisepsis):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6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
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无菌制剂和限菌制剂
1、定义
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无菌制剂: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
2、种类:注射用制剂;眼用制剂;植入型制剂;创面用制剂;手术用制剂。
二、灭菌与无菌技术
灭菌的目的:除去或灭杀微生物,保证药物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灭菌法的分类:
(一)物理灭菌技术
1、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适用于耐火焰材质,不适用于药品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制品、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穿透力弱,温度不均匀,高温、时间长。
2、湿热灭菌法: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易使蛋白变性。最常用的方法。
(1)热压灭菌法: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
灭菌效果可靠,能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115℃(67KPa),30min; 121℃(97KPa),20min; 126℃(139KPa),15min;
A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细菌的种类与数量;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蒸汽的性质;介质的性质。
B卧式热压灭菌柜操作时的注意事项:饱和蒸汽;需将灭菌柜内的空气派出;灭菌时间必须有全部药液温度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灭菌完毕后停止加热,必须使压力逐渐降至0后才能放出锅内蒸汽,内外压相等后稍稍开柜10——15min,再全部打开。
(2)流通蒸汽灭菌法 常压,100℃,30—60min。非可靠的灭菌法。
(3)煮沸灭菌法
(4)低温间歇灭菌法 60—80℃水或蒸汽,1小时,放置24小时,再灭菌。
3、滤过灭菌法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的灭菌。微孔薄膜(0.22或0.3um)、G6号垂熔漏斗(2um)、白陶土滤柱(1.3um)。
4、射线灭菌法
①辐射灭菌法 γ射线。特点:不升高温度,穿透力强,适合于不耐热的药物灭菌。
②紫外线灭菌法 200—300nm,最强254nm。适用于照射物表面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蒸馏水灭菌。
③微波灭菌 300兆赫—300千兆赫,适用于水性注射液的灭菌。
(二)化学灭菌法
1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甲醛蒸气、丙二醇蒸汽、甘油和过氧乙酸蒸汽
2药液法:0.1%—0.2%苯扎溴铵溶液,2%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
(三)无菌操作法
1无菌操作室的灭菌:气体法、药液法。
2无菌操作
(四)灭菌参数(F与F0值,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1 D值与
①D值 灭菌速度符合一级过程:
logNt=logN0-kt/2.303 斜率=-k/2.303=( logNt- logN0)/t
D=-1/斜率= t/( logNt- logN0)
D表示为在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90%或残存率为10%时所需的灭菌时间。
②Z值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0-138℃)logD与温度T之间呈直线关系:
Z=(T2-T1)/(logD1-logD2)
Z值为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设Z=10℃,T1=110℃, T2=121℃,则D2=0.079D1,即110℃灭菌1min与121℃灭菌0.079min的灭菌效果相当。
若Z=10℃,灭菌温度每增加1℃,则D1=1.259D2,即灭菌温度每增加1℃,灭菌效率增加25.9%。
2 F与F0值
①F值 F=△t∑10(T-T0)/Z
△t—测量被灭菌物料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0分钟
T—每个时间间隔所测得被灭菌物料的温度,T0为参比温度
故F值为在一系列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T0温度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以min为单位。常用于干热灭菌。
②F0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部分 必一 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ppt
- 第二部分 第2 冠词.ppt
- 第二部分 第3 数词.ppt
- 第二部分201EPC总承包与中国现行建设工程法律制度(Print).ppt
- 第二部分自测试.doc
- 第二讲 就业途和自荐材料的准备.ppt
- 第二篇 直流电(习题与解答) 2.doc
- 第二章 第二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ppt
- 第二章 中学文科.ppt
- 第二章 网络技基础.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