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主推品种
一、南美白对虾
【品种来源】 又称白肢虾(Whiteleg hrisp)、或者白对虾(White hrimp)、过去国内曾译为凡纳对虾,是对虾属中仅有的属于开放性纳精类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以厄瓜多尔附近的海域比较集中。【审定编号】GS03-001-2002。
【特征特性】 南美自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体色透明,肉质佳,出肉率高,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质要求比其他对虾低,口感良好,可适合高密度养殖。人工养殖水温适应范围为15℃~40℃,盐度适应范围为~34‰。
【产量表现】 可当年养成商品虾,并能一年养两茬,池塘大面积单茬养殖亩产400千克以上。
【养殖要点】
淡水池塘养殖模式面积以2~15亩为宜,为方形或长方形,水深1.2米以上。壤土或砂土底质,池底平整不漏水。池的两端设进、排水设施。海水池塘养殖模式沿海地区在潮间带建虾池,面积以5~30亩为宜,为方形或长方形,滩面水深1.0米以上为宜。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池的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附近最好有淡水水源。高密度精养模式养殖池分为泥质池塘和水泥池,泥质池塘须护坡,面积~5亩,水泥池为方形或圆形,面积一般较小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水深一般以1.5米~2.0米为宜。
粗养池一般以1万尾/亩~2万尾/亩为宜,精养池以4万尾/亩~6万尾/亩为宜,条件好的精养池可放8万尾/亩~10万尾/亩,经中间培养后可适当减少放苗量。具体放养密度,视养殖方式、养殖条件而定。
茬养殖模式旬放第二茬苗,春节前起捕。
(二)养殖管理要求
1.苗种的淡化培育。将运到的仔虾连同氧气袋一起放入育苗池中,适应20分钟后,即氧气袋内水温与育苗池水温相同,再将仔虾缓缓放入池中。放养密度在6.0~7.5万尾/立方米。随后通过注换水,育苗池盐度从12~17‰降至0~2‰,时间为6~10天。淡化过程中投喂车元、虾片和丰年虫无节幼体。
2.合理放养优质种苗。选择优质种苗,并注意盐度差,放养密度:粗养池一般以1万尾/亩~2万尾/亩为宜,精养池以4万尾/亩~6万尾/亩为宜,条件好的精养池可放8万尾/亩~10万尾/亩,设施养殖亩放苗8~15万尾。经中间培养后可适当减少放苗量。具体放养密度,视养殖方式、养殖条件而定。
3.合理控制投饲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幼虾期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0%,中成虾期30%~35%。日投饲~次,体长5厘米以前以2小时吃完为宜,体长5~8厘米以1.5小时吃完为宜,体长9厘米以后以1小时吃完为宜,并根据对虾吃食、天气、生长、水质等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
4.合理调控水环境。前期施肥培水、养殖期间适量替换新水、及时开机增氧、合理使用生物制剂、适时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及时处理灾害天气水质突变,使养殖期间的水质前期保持肥嫩、中后期保持活爽。调控办法:
(1)虾苗放养前施肥培水。可在放养前7~10天,用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生物肥水素等肥水,使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2)适量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淡水养殖池塘放养时水位在1m左右,15~20天后隔天加水5~10cm,至6月份雨季时池水保持1.5m,到高温季节达到最高水位。以后视蒸发情况隔天加水3~7cm,并根据水质变化实行有限水交换,一次添换水控制在5~10cm,保持合适透明度;高位池精养塘则放苗后即每天加水5~10cm,达到最高水位后有控制地每天换水10cm,后期随着气温升高,每天换水15~20cm,并视水色浓浅,增大到20~30cm,加入的海水要经蓄水池沉淀消毒后使用。
(3)及时开机增氧预防缺氧浮头。放苗20~30天内中午及黎明前开机1~2小时,30~70天后延长开机时间,70天后除投饵时暂停1~1.5小时外,全天开机。此外,在添换新水和泼洒药物和微生物制剂后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气压较低的阴天及下雨天均应增加开机次数、延长开机时间,使水中溶氧始终保持4mg/L以上。提倡使用底充式增氧设备。
(4)合理使用生物制剂。一是每隔15天施用1次芽孢菌,以保持有益菌的优势地位;二是养殖过程连续阴天、水色过浓、水体老化、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加施光合菌及以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为主体的复合菌制剂。
(5)适时使用底质改良剂。养殖2个月后每20~30天使用1次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无中间排污设施的池塘,不宜使用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要选择既能吸附水中有机质又能分解有机质的物理生物型底质改良剂。养殖中后期及暴雨后及时泼洒生石灰以调高pH值,增加钙质。
(6)不定期使用消毒剂。当水体中弧菌数量达到104 CFU/mL时,要用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前期可用温和型的海因类消毒剂,后期用二氧化氯等氯制剂和生石灰,并注意与微生物制剂交替使用。一般而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酸性水汽提装置技术改造分析.doc VIP
- 《临建标准化箱式房技术标准》2014.7.12印刷版.pptx
- 《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
-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天天练_每页100题(打印版).docx
- 北京大学初党练习试题附答案.doc VIP
- 乌兰察布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 品管圈PDCA案例-提高成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pptx
- ZTE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报告.docx VIP
- 中国船级社规范 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 2022(272).pdf VIP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中学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