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1 总论
X线成像
X线的产生以及特性
穿透作用:成像基础
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作用:放射剂量学的基础
生物作用:可使细胞组织产生抑制、损害甚至坏死。
用于诊断的特性包括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
※X线防护原则
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待检组织的密度和厚度
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
X线诊断原则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DR;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是DSA
造影检查分为直接引入(胃肠道造影,瘘道造影,椎间盘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和生理排泄(如静脉尿路造影)
(7)根据组织对人体结构对x线吸收量的差异,可将影像分为三类:
1.高密度影:如骨骼,X线片呈白色
2. 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等,X线片呈灰色
3. 低密度影像:如脂肪和气体密度低,X线片上呈灰黑色和黑色
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
(8)透视和摄片的比较
1.透视优点:①观察运动;②任意角度(体位)观察;③操作简单,立即出结果;④费用少;⑤适于胸透、急腹症、消化道钡餐、骨折复位、异物摘除、心血管检查等。
缺点:①影像不能永久记录(具备影像增强器,磁带记录除外);②细微结构、厚密组织显影不清,如观察肾输尿管结石则不能常规透视诊断;③时间长,接受X线量多。
2.X线摄影
优点:应用广,受照X线量较少,人体细微结构及厚密度组织均能显示清楚,永久记录。
缺点:不能检查器官功能;费用大。
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
(1)CT值:表示单位体积对X线的吸收系数,将吸收系数换算呈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单位为亨氏单位(HU))MR成像基本原理
1.氢原子核的磁矩平时状态:杂乱无章
2.氢原子核置于磁场时状态;磁矩按磁力线方向排列
3.施加射频脉冲;原子核获得能量
4.停止发送射频脉冲(RF),产生MR信号
※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子核是1H氢
(2)基本概念
1.RF脉冲一旦中止,磁化向量逐渐恢复到原来静止的状态,发生驰豫,这个过程称驰豫过程,所用的时间称驰豫时间。
2. RF停止后,横向磁化分量MXY很快衰减为0(横向驰豫);纵向磁化分量MZ缓慢增长到最初值(纵向驰豫)。
3.T1和T2
T1(纵向驰豫时间) T2(横向驰豫时间) 指90°脉冲后磁化分量在纵轴方向(Z轴)恢复到63%的所需的时间(T1值) 90°脉冲后磁化分量在横轴(X、Y轴)衰减到原来值37%的时间(T2值) T1短,纵向驰豫恢复快,信号强,如脂肪、亚急性血肿 T2长,横向驰豫恢复慢,信号亮,如水 T1加权象由组织T1差别形成的 图像称为T1加权图像(T1WI) ,反映解剖结构好 T2加权象 由组织T2差别形成的图像称为T1加权图像(T2WI),反映病变敏感 短T1、长T2:脂肪,正铁血红蛋白
长T1、短T2:气体、钙化、骨皮质
长T1、长T2:水、多数病变
4.MRI成像参数主要有TI、T2、质子密度、流空效应
5.MRI的禁忌症:心脏支架、起搏器、假牙、幽闭综合症等
6.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ADC反应组织扩散快慢,如水分子在组织中扩散慢,则ADC值低,图像呈黑色。DWI反应扩散信号强弱,如果扩散速度慢,信号丢失少,信号高,图像呈白色。
7.MRA常用技术包括TOF(时间飞逝法),相位对比法(PC))
前后位:7~16mm,平均11.5mm
深 径:7~14mm,平均9.5mm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颅缝增宽,蝶鞍改变,脑回压迹增多和颅壁变薄
直接征象:密度、大小、形态、边缘、结构、多少、部位、增强、骨增生和破坏等
间接征象:正常结构的移位,如中线结构,变形(指脑室和大的脑池的变形)、充盈缺损或填充、脑积水、脑水肿、骨改变、脑疝
疾病影像学
颅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1.病理
分四级,
Ⅰ、Ⅱ级肿瘤边缘清楚,
多表现为瘤内囊腔或囊腔内瘤结节,
肿瘤血管较成熟;
Ⅲ、Ⅳ级肿瘤弥漫浸润生长,肿瘤轮廓不规则,分界不清,
易发生出血、坏死、囊变。
肿瘤血管丰富分化不良。
2.CT
Ⅰ、Ⅱ级CT表现: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
占位表现较轻;
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影像病例随访资料.ppt
-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2《四季》课件资料.ppt
-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部课文资料.doc
- 一年级语文下册炎帝的传说3课件语文S版资料.ppt
- 一篇价值310万的股市高手的体悟资料.doc
- 影像技术专业知识练习资料.doc
- 一篇文章读懂营销本质变迁从广告到SDi资料.doc
- 一期人工挖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资料.doc
- 影像检查技术第5次课资料.ppt
- 一汽参观实践报告资料.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