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以“面口合谷收”为切入点,从猕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实验研究、合谷穴区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人体研究、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传入信息在猕猴颈髓、丘脑和皮层的汇集研究、猕猴大脑皮层调控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和运动的研究、病理状况下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五个方面探讨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与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所蕴涵的体表-体表特异性联系规律、途径及其机制;同时系统研究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以确有疗效的经穴效应——“面口合谷收”为切入点,深入探寻经脉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诠释经络理论的科学内涵,进一步阐明穴位主治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同时,通过系统评价不同针刺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和中风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揭示针刺手法规律,明确针刺量效关系及相关机制,以指导临床实践。
五年预期目标:
从脑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的角度阐明“面口合谷收”所体现的经脉体表-体表之间的结构-功能联系的生物学机制。揭示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相关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信息编码特性。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中心,建立多学科、开放式的针灸研究平台,建设年龄、层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梯队,培养一批热爱针灸科研事业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以长期保持我国针灸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课题完成后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100篇,其中SCI源刊上发表30篇左右,编撰学术专著2部;培养研究生50名以上,争取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举办经络和针刺手法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3-5次;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建成经络和针刺手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
三、研究方案
本项目以健康受试者、病人以及灵长类动物华南猕猴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象,探讨生理、病理状况下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与远端循行所过“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及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信息编码特性。
课题一:猕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实验研究
选择华南猕猴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观察针刺合谷穴对面口部咀嚼肌的肌电活动,以小指侧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为对照穴,探讨“面口合谷收”的刺激部位合谷穴与口面部的联系是否具有特异性。
第二部分观察针刺面口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对合谷穴区的肌电活动,以额部足少阳胆经阳白穴作为对照点,探讨“面口合谷收”的效应部位(面口部)与合谷穴区的联系是否具有特异性。
课题二:合谷穴区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人体研究
以婴幼儿(Babkin氏手-口反射,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成年(掌-颏反射,palmomental reflex,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完全)、65岁左右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
第一部分记录针刺合谷穴(婴幼儿采用指压法)对面口部咀嚼肌的肌电活动,以后溪穴作为对照点,探讨“面口合谷收”的刺激部位是否具有穴位的特异性。
第二部分观察针刺面口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对(成年健康志愿受试者)合谷穴区的肌电活动,以阳白穴为对照点,探讨“面口合谷收”的效应部位(面口部)是否具有特异性。
第三部分研究选取65岁左右老年志愿者分别采用经颅磁刺激器刺激支配合谷穴区和口面部肌肉的运动皮层,记录合谷穴区和口面部骨骼肌肌电反应,探讨面口部与合谷区的相互运动联系。
课题三: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传入信息在猕猴颈髓、丘脑和皮层的汇集研究
(1)选择华南猕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电极和/或微阵列多通道电极分别记录颈髓背角、丘脑基底核和大脑感觉皮层的单个神经元或神经元群场电位,观察面口部和合谷穴区感受野触觉、针刺的感觉传入信息在颈髓背角、丘脑基底核和大脑感觉皮层的汇集。探讨不同中枢对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传入信息的反应和机制,观察这两个不同部位的穴位刺激能否会聚在同一或相邻的神经元上。采用von Frey毛作感受野敏感度的定量分析勾划出这些神经元的外周感受野大小和定位。
(2)不同针刺手法的信息编码特性研究:在探讨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传入信息在颈髓背角、丘脑基底核和大脑皮层发生汇集反应的基础上,应用微电极阵列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探讨不同手法作用于合谷穴所产生的针刺信息在非特异性感觉传导通路的二级神经元(颈髓背角)、三级神经元(丘脑基底核)以及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信息编码特性。
课题四:猕猴大脑皮层调控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和运动的研究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本课题主要探讨合谷穴区的拇指展肌废用性萎缩后,大脑的感觉和运动皮层对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传入和运动控制的变化反应。选择猕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拇食指固定使支配合谷穴区的拇展肌慢性萎缩,一方面采用经颅磁刺激器刺激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皮层,观察合谷穴区和面口部的废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参考】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Doc
- [参考】视觉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doc
- [参考】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Doc
- [参考】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蛋白质标记新方法.Doc
- [参考】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Doc
- [参考】智能电网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研究.Doc
- 【参考】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新药科技工程实施方案省级.doc
- 【参考】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Doc
- 【参考】组织工程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doc
- 【参考】利用模式动物研究遗传性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