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启示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家分晋”启示录.doc

“三家分晋”启示录   公元前403年,当时中华大地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周威烈王,签发了三份委任状,分别任命原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也就是说,这三位仁兄由晋国国君的高级打工仔,升格成为自己说了算的一国之主。而这哥仨管辖的范围,也是将老东家晋国国君的地盘资产一拆为三。这件事情,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史学家们认为,这一事件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分界点,标志着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确定,云云。司马光的煌煌巨作《资治通鉴》,也别出心裁地选择这一事件,作为了全书的开篇。   跟史学家们的视角不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所以从“三家分晋”下笔,是从政治层面考量的。他认为这件事乱了“名分”,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在司马光看来,“名分”是个很重要的东西,理应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孔老夫子大力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们如果都不拿“名分”当回事,社会的生活秩序、管理秩序等等,就必然会乱了大套。   春秋时期的晋国,曾经是一个很牛的诸侯国。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盛,在国际事务中说话很有分量,扮演过春秋时期霸主的角色。在笔者的故乡,有这么一句俗语:“老雕抱夜猫,一窝不如一窝”。这里的“抱”,指的是孵化。夜猫,则是猫头鹰的俗称。总之,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晋国自从晋文公去世以后,大体也是这么个情况。晋文公之后的那些接班人们,都比较没出息,严重缺乏掌控局面的能力。久而久之,王室实力逐渐败落,实权基本被本国的士大夫们瓜分。先是十家大夫群雄并立,后来经过一通你打我杀,兼并重组成了六家。到了“三家分晋”之前,还剩下智、魏、韩、赵四家。这个时候的晋国国君,跟他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周王室天子一样,也已经成了一个没人当回事的牌位。   在四家大夫之中,以智家的实力最为强盛。当时智家的头头智伯瑶,是个雄心勃勃的主儿。他处心积虑地想吃掉其他三家,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于是,他就向其他三家提出了领土和人口要求:一家各交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出来。至于名义和理由,自然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家的整体利益等等,堂而皇之得很。   对于智伯瑶的那点小九九,大家心知肚明。土地和人口,是统治者的命根子。要让他们无偿出让,无异于与虎谋皮。但由于忌惮智家的实力,害怕挨打的韩魏两家,先后忍痛割肉了。而私有财产保护意识极强的赵家,却不理智伯瑶那一套,摆出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说啥也不肯把自家的土地和户口拱手相让。   记得在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当中,列宁对不肯交出粮食的地主们,说过一段比较精彩的台词:“只要你们存在一天,你们就得给我们粮食。你们不给,我们就强迫你们给。你们要是反抗,我们就消灭你们!”对于不听招呼的赵家,智伯瑶也采取了跟列宁相同的策略。他软硬兼施,动员韩魏两家与自己一同出兵,试图以武力强迫赵家交出土地和户口。如果赵家再不识趣,那就干脆将其灭掉完事。智伯瑶承诺,事后三家平分其土地资产。   智韩魏三家讨伐赵家的战争,进行了两年多。就在赵家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际,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韩魏两家在赵家说客的暗中谋划之下,临阵倒戈,会同赵家里应外合,灭掉了智家的兵马。这样一来,智伯瑶不仅未能如愿吃下三家的土地和户口,自己反而成了别人的刀下之鬼,他家的地盘也被韩魏赵三家瓜分。这一事件,基本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关于智伯瑶这个人,史上比较通行的看法是有才无德。智伯瑶的老爹在选定接班人的时候,第一人选是智伯瑶。他们家族中有个叫智果的高参,认为智宵更适合做接班人,极力反对智伯瑶接班。他认为智伯瑶虽然形象很帅、功夫了得、能说会道、多才多艺,但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道德品质不好。司马光也很赞同这样的看法,说过“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这样的话。   司马光们的看法,笔者认为很有些书呆子气,不够准确全面。从智伯瑶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是一个缺乏大智慧的人。他身上的那些所谓才气,不过是些小聪明而已。比方说,他目空一切,经常没来由地轻视甚至侮辱别人,得罪了很多没必要得罪的人。再比方说,在即将灭掉赵家的关键时刻,他竟然让韩魏两家轻易看出自己不仅不会信守诺言,日后腾出手来还要收拾他们的意图,从而促使两家坚定了反叛的决心。这样的“才”,能算是真正的“才”吗?   也许在司马光们看来,智伯瑶之所以无德,还在于他太过贪婪,老是觊觎别人的财产,时刻想着将其收入囊中。这样的看法,也够书呆子的。作为统治者,在扩充地盘、壮大实力问题上,没人会把仁义道德作为第一选项。这一点,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当然了,想不想是一回事,怎么去做、能不能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在道德层面上,想这样做也做到了的人、光敢想不敢做的人,并不比想做敢做但没做成的人更高尚一些。   韩魏赵三家灭掉智家之后,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充,更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