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模型.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模型.doc

原子模型 ? 1894年,实验物理学家勒纳德在放电管的玻璃壁上开了一个薄铝窗,成功地使阴极射线射出管外。1895年,物理学家伦琴在探索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中,意外发现了X光。X光的发现,不仅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也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伦琴因此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对X光的研究中,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只要有铀元素存在,就有贯穿辐射产生,由此证明,发射这种射线是铀原子自身的作用。放射性的发现,引起人们对原子核内部的研究的深入。学入原子内部和分裂原子从此,成为世纪之交时期科学领域中最振奋人心的口号。1903年,贝克勒尔与皮埃·居里和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线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X光、天然放射性和阴极射线的发现,预示了科学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它把人类带入到一个科学的新天地,然而阴极射线又是什么呢? 电子的发现 物理学家汤姆逊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装置,证实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并推算出其质量和电荷比值。得出来源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阴极射线粒子都是一样的,而且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其质量只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汤姆逊认定这种粒子必定是“建造一切化学元素的物质”,也就是一切化学原子所共有的组成部分。 期间,物理学家佩兰利用当时刚问世的借助于散射光,分辨率比普通显微镜高20倍的超显微镜开展了一系列检验布朗运动理论的实验,于1909年发表了《布朗运动和分子实在性》的论文,引起强烈的反响,佩兰1926年获物理奖。至此,各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分子和原子的实在性已没有怀疑的余地了。 原子模型的建立 1903年,汤姆逊发展了他前一年提出的原子构造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同年,物理学家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渗透,提出了电子均匀地分布在一个环上,环中心是一个具有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被他称为“土星型模型”结构。 1909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和他的合作者们做了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做法如下: 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α粒子穿过金箔后,打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这些闪光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里,荧光屏和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转动。 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偏离原来方向的角度是很小的。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不到α粒子的七千分之一,α粒于碰到它,就像飞行着的子弹碰到一粒尘埃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正电荷又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到的原子内部两侧正电荷的斥力相当大一部分互相抵消,使α粒于偏转的力不会很大。 然而实验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 前进,少数以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0 ,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 1800。这种现象叫做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产生的。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使卢瑟福感到惊奇。因为这需要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电荷集中到一个很小的核上,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为了解释这个实验结果,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如下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已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半径10-15米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而原子半径却有10-10米,因此原子里面绝大部分是空虚的。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是中性的。电子绕核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引力。卢瑟福向人们描绘的原子世界,有些像太阳系里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一样,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不停的旋转。 葡萄干面包模型 土星型模型 太阳系模型 电子壳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绕核作旋转运动的电子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应当自动地辐射能量,使原子的能量逐渐减少、辐射的频率逐渐改变,因而发射光谱应是连续光谱。电子因能量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的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假说,提出了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形成不连续的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迁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的假说。为以后各种物理量的量子化打开了大门,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