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在折腾我们?.doc
谁在折腾我们?
我们脚下虽然是坚实的大地,但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虽说它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们感觉不到,但其中还是大约有一二十次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
究竟谁在我们脚下制造不安宁呢?
大陆在漂移
我们先讲一件一百多年前的事:1910年的某一时期,年轻的德国地质学家阿道夫·魏格纳住进了医院。由于闲得无聊,他经常面对病房里的地图呆呆地出神。有时,他就用食指沿着地图逐个画各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
一天,他画完了南美洲,突然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瞧!两者的形状竟是不可思议地吻合!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一口气将地图上所有一块块陆地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形状上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于是,这位病中的年轻人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惊人奇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大陆碎裂并各自漂移,才形成今天的格局。这个思想就是所谓的“大陆漂移说”。
尽管魏格纳后来又提出了更多强有力的证据,但在当时他的观点却被认为是荒谬的,原因是他不能解释这些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何处。
不安宁的地幔
这个问题直到1960年代,才给出答案:原来在“坚实的大地”底下,竟然是滚烫、粘稠的液态层,地质学上叫“地幔”。我们日常生活的地面是薄薄的一层岩石圈,叫地壳,地壳漂浮在地幔之上。
地壳是由板块组成的,因为地幔中的熔岩处于对流状态,所以高温的熔岩升到地幔的上层后,就向两边分开,驱动浮于其上的板块向两侧漂移。这就好比煮饺子的时候,锅中央的水沸腾之后带动饺子漂向两边一样。当然,地幔中的熔岩对流没那么快。
处于对流状态的地幔熔岩,因其对流的路径很像羽毛的样子,故科学家称其为“地幔羽”。所以,地幔羽就是板块移动的“传送带”。
这个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理论叫“板块构造理论”。即大陆板块是由地幔熔岩对流而产生漂移的。由于这个理论不仅能够阐释许多地方的地貌特征,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地震和火山都集中在板块交界处,故它就成了当时地质学上的权威理论。
难以解释的地质现象
但是,有许多现象却无法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
如1812年1月23日,美国中西部的密西西比河谷地带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地震。但2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对此依然无法理解,因为这一地区并非处于两板块交界处。令人费解的还有位于太平洋的美国夏威夷群岛。这些岛屿历来火山频发,但要知道这一带离太平洋板块的边界有几千千米远哩。
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地震波检测发现,苏格兰西面海底的地貌呈现出绵延的群山、峡谷和河流网络。通过分析显示,这一地区原来是高出海平面1千米的陆地,而沉没仅发生在最近的1百万年内。对于板块运动来说,要把一座海拔1千米的山沉到海平面以下,1百万年的时间未免太快了。
此外,像诸如“为什么南太平洋中部的大洋地壳要比周围高出1000千米?”“从非洲刚果南部一直到南非南部,包括马达加斯加,这整片地区的地貌为何像装鸡蛋的盒子,高低有规律地起伏?”这些问题都是仅靠板块运动所无法解释的。
地球深处的折腾
既然“板块构造理论”无法解释这些现象,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地球内部更深处的活动对地表地貌的影响。
1980年代中期,地质学家开始利用地震波给地球内部“拍照”,才发现地球内部的活动并不简单。
我们知道,地震波在不同密度和温度的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过在地表测量地震波到达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构建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3D图。尽管目前用地震波“拍摄”的图像粗糙而模糊,但最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在地幔和地核的交界处发现两个由炽热物质组成的、直径都有数千千米的地幔羽在朝着地表上升:一个位于南太平洋底下,另一个位于非洲大陆底下。
我们知道在汽缸里,当气体膨胀时,就把活塞往上推;而当气体冷却时,活塞就降了下来。
如果把薄薄的地壳比做汽缸的活塞,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南太平洋中部的大洋地壳为何要比周围高出1000千米,因为那儿正好是被朝上喷涌的超级地幔羽顶起的部位。类似的是,在阿根廷的西海岸,那里的大洋地壳比周围下沉了1千米,而根据地震波成像判断,那里正好是地幔羽物质冷却和下沉的地方。
如何解释非洲南部像鸡蛋盒子似的地貌?地质学家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整个非洲南部是被超级地幔羽支撑起来的,但在整个超级地幔羽的顶上,又会产生稍小局部的冷热物质对流,换句话说,就是大地幔羽顶上又“长”出小地幔羽。在小地幔羽物质朝上喷涌的地方,地壳就被抬高,而在冷却的地方则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离心泵设计计算表.xls VIP
- 公路市政化改造总体设计思路与实施探讨.docx VIP
- 新版装备承制资格现场审查项目和评价标准.pdf VIP
- DBJ04∕T 290-2012 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技术规程.pdf VIP
- 北邮全套通信原理课件(刘丹谱老师版).pdf VIP
- (高清版)-B-T 2651-2023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横向拉伸试验.pdf VIP
- 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规程.docx VIP
- 数据中心算力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pdf VIP
- 港口起重机驾驶操作训练仿真模拟器技术方案(纯方案,109页港口起重机驾驶操作训练仿真模拟器技术方案.pdf VIP
- 青海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编制指南、管理、制度、操作手册示范文本、管理设施与标识导视系统建设与维护指引、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技术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