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刑法专题研究(一).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专题研究(一)

課程大綱及進度表 開課系所 法律學系碩、博士班及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開課學年 98學年 開課學期 第1學期 課程名稱(中文) 刑法專題研究(一) 課程名稱(英文) Seminar on Criminal Law (1) 課程碼 U250810 分班碼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曾修過刑法總則、刑法分則並及格者 學分數 2學分 開課教師 王效文副教授 e-mail hwwang@.tw 電話 分機56131 Office Hours 週四 15:10~17:00 課程概述 所有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包含法人),為了能夠維持自己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些物質與利益,以直接供自己使用或與其他人交易以促進自己的享用。雖然在刑法中對於個人專屬法益(生命、身體、自由、名譽等)之保護勝過財產法益。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是犯罪發生率抑或刑法釋義學之討論,財產犯罪都遠超過侵害個人專屬法益之犯罪。在一個經濟活動日益複雜的社會,新興的財產利益形式與交易型態使得財產犯罪日益增加,相關的問題也越趨複雜。 本課程希望藉由對於基本之財產犯罪問題予以探討,特別是針對我國相關刑法規定的特點與缺失為檢討,使同學對相關問題能夠更深入地認識。 教學目標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乃希望同學能夠藉由對相關文獻之研讀以及重要問題之討論,能夠對於刑法財產犯罪相關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授課課程大綱明細 一、竊盜罪 1. 公然竊盜問題 2. 竊盜罪之客體:實體或是價值? 3. 行為人有請求權之竊盜? 4. 對於所有之違法性有錯誤:構成要件錯誤或禁止錯誤與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5. 攜帶凶器竊盜:客觀危險性還是行為人特定用途? 6. 竊占與侵占 7. 使用竊盜的問題 二、搶奪罪與強盜罪 1. 竊盜、搶奪與強盜之區別 2. 準強盜罪的強暴脅迫 三、侵占罪 1. 侵佔罪的意圖與構成要件行為 2. 什麼是侵佔行為? 四、毀損罪 1. 毀損的概念 2. 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五、詐欺罪 1. 詐欺取財與詐欺得利之區分 2. 不作為詐欺問題 3. 受詐欺者之懷疑是否為陷於錯誤? 4. 財產處分者與受損害者之關係 5. 詐欺罪的財產概念 六、不正利用收費設備、自動付款設備與電腦詐欺 1. 竊取寶物與天幣之問題 2. 盜用他人提款卡的問題 七、恐嚇取財罪 恐嚇取財與財產處分的問題? 八、背信罪 1. 背信罪的財產信託關係? 2. 違法或違反善良風俗的信託關係 九、贓物罪與洗錢罪 1. 贓物罪的刑罰理由、準贓物、僅限於財產犯罪的先行為。 2. 以自己犯罪為先行為的洗錢罪 參考書目 林東茂,詐欺或竊盜-一個案例的檢討,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台北:五南,第2版,2002年03月,頁245-261。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2003年05月,頁117-147。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陷於錯誤,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刑事法學理想與探索(二)-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台北:學林,第1版,2002年03月,頁245-270。 曾淑瑜,竊盜罪、搶奪罪、強盜罪之不同,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個人法益之保護,台北:三民,1版,2004年10月,2004年10月,頁187-203。 蔡聖偉,論盜用他人提款卡的刑事責任 ,月旦法學144期,2007年05月,頁20-40。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一講—月旦法學教室69期,2008年07月,頁52-60。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一講—月旦法學教室70期,2008年08月,頁48-59。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二講─竊盜罪之客觀構成要件(上),月旦法學教室73期,2008年11月,頁48-56。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二講─竊盜罪之客觀構成要件(下),月旦法學教室75期,2009年01月,頁47-58。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三講:竊盜罪之主觀構成要件(上),月旦法學教室78期,2009年04月,頁65-72。 蔡聖偉,財產犯罪:第三講:竊盜罪之主觀構成要件(下),月旦法學教室80期,2009年06月,頁40-52。 張天一,對財產犯罪中「財產概念」之再建構(上)─以「支配關係」所形成之財產概念 ,月旦法學164期,2009年01月,頁263-279。 張天一,對財產犯罪中「財產概念」之再建構(下)─以「支配關係」所形成之財產概念 ,月旦法學165期,2009年02月,頁202-217。 張麗卿,無權使用或竊佔,刑法爭議問題研究,初版三刷,2001年1月,頁511-518。2 0 0 5年9月。 黃惠婷,擄人勒贖罪—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台上字第六七五四號判決 ,月旦法學159期,2008年08月,頁274-287。 黃榮堅,財產犯罪與持有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期,1999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