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预报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温天气预报论文

高温天气预报论文 关键词:高温天气 特征分析预报 一、淮安市2010年高温气候特征分析 1、时间演变特征。7月27日起,江苏省自南向北开始出现了高温天气,淮安站从7月30日到8月15日经历了两次的连续高温,第一阶段从7月30日到8月5日,共7天,第二阶段从8月12日到8月14日,共3天。从8月15日开始,我市持续高温结束,17日到22日,虽然仍有零星站点温度达到33~34℃,23日往后,气温连日下降,最高温度基本不超过30℃。 2、地域分布特点。为了分析本次高温地域分布特征,对6个站点高温日数和高温极值等要素作了统计。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高温日数日数除位置偏东的楚州较少(5天)外,其他各县区都达8天以上,盱眙高温日数多达10天,为最大值;高温极值除市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情况特殊外,基本呈南高北低特征,盱眙最高为38.4℃,东北部的涟水和楚州最低,分别仅为36.7℃和36.3℃。 二、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高温天气是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背景下发生的,我省高温天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梅雨之前的初夏高温和出梅之后的盛夏高温。初夏高温主要是河套暖高压脊东移影响我省,造成下沉气流增温和暖平流作用,在江淮之间及淮北地区在5到6月出现高温,有时也影响到苏南;因该暖脊系统是移动性的,因而出现持续高温过程较少;盛夏高温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我省淮河以南地区7~8月间出现高温以及大多数持续高温天气出现在这一时间。 2010年的高温属于出梅之后的盛夏高温,7月30日开始,副高逐渐北抬西伸增强,到31日20时副高已经基本控制我省,受其影响,我市出现高温天气。从7月30日到8月5日,副高一直呈稳定增强的趋势,我市处在副高控制的晴热高温天气中。根据统计,我市2010年高温天气特点为:1、120°e副高脊线在26~32℃之间,588线北部边界在33~40℃之间。2、长江中下游到黄海、东海为副高稳定控制,新疆及蒙古地区无明显冷空气南下侵入,西来低槽受副高阻挡,停滞或在河套地区减弱、或沿外围向东北方向移动,我省及上游地区晴天少云。 1、环流形式特征。由于第一阶段高温(7月30日-8月5日)持续时间长,已达到持续高温标准,因此本文选取第一阶段作为分析对象。 图1为7月30日20时、7月31日20时、8月2日20时、8月5日20时500hpa高度场,从变化情况看呈逐渐增强趋势,7月30日,588线越过我省北部地区,我市虽不处于588线内部,但由于副高西伸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我市大部分站点出现高温;到31日,我市处于副高控制之下,仍以高温为主,但由于副高断裂,有弱冷空气南下,温度较前一天略有下降;从2日和5日的的高度场上看,副高增强西伸,高温范围不断扩大,我市从7月30日到8月5日高温持续。因此不难看出2010年我市高温形成是和副高热带高压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588线位置和中心位置对我省高温预报具有较好的作用。 (a)(b) (c) (d) 图1500hpa高度场 (a 7月30日08时b 7月30日20时c 8月2日20时d 8月5日20时) 高温的形成除了副高作用外,低空风场平流情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整个高温时段内850hpa风场看,江苏境内一般都是南到西南风,而由于副高作用我省以南区域基本上都是高温,我市受西南风影响,温度上升较快。北部冷空气由于副高西伸阻挡无法南下,直到8月5日20时,500hpa高空图显示,高空槽东移,强冷空气南下入侵,副高断裂,形成新的副热带高压和西部的大陆高压,两个高压和北方高空槽以及南部的南海低压组成一个鞍型场,我市处于此鞍型场中部,天气转坏;从850hpa温度场看,5日20点我省北部存在一个冷舌,说明低层有一股冷空气入侵,造成我市5日后期降水、6日气温骤降。 2、地面形势对我市高温的影响。高温的形成是多种要素的综合反映,周边环境温度的高低和地面气压场的分布也直接影响着温度的变化。从风场分布来看,江苏处于高温时基本以西南风为主,到8月6日,地面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造成我省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南地区温度大幅度下降,淮安6日的最高气温仅为28℃,较前日降低了7.5℃。 三、高温日单点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通过对淮安市基准站资料的定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高温日的普遍特点为:(1)云量少。在连续7天高温中,高温出现前,最大总云量和低云量基本都非常小,营造了较好的辐射增温条件。(2)水汽含量明显减少。我们利用相对湿度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发现,高温日里高温时段的相对湿度都低于65%。(3)风速明显偏小。我们对高温出现前的风速进行分析,发现,7天高温最大风速不超过4米/秒,仅为3级风。风速偏小,使空气的水平对流和垂直对流偏小,有利于日照增长,地面升温。 从8月6日开始,由于北方冷空气的渗透,副高东退减弱,我市气温下降,8日-9日,副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