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表(语和传统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整合表(语和传统文化)

课程整合表 四年级: 整合的科目:语文和传统文化 整合的内容 未整合的内容 语文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第5课古诗两首;四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20课古诗两首 唐诗《南园诗三首》(其一),《无题》,《问刘十九》,《塞上听吹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年级上册,第2课《但愿人长久》 宋词《望江南·超然台作》 第一单元,宋词《生查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诉衷情》《扬州慢》 四年级上册第4课《秋天》 元曲《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元曲《寿阳曲·渔村夕照》 四年级上册,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第9课《祁黄羊》,第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 第二单元名人长廊《蔡文姬》《陶渊明》《李白》 第三单元名胜佳景三孔《孔府》《孔林》《孔庙》 四年级上册,第9课《泉城》第10课《九寨沟》第11课《田园诗情》 第三单元名胜佳景,1长江之歌,2巴山蜀水3古楚风光,4吴越音韵 四年级下册第2课《第一朵杏花》 第四单元艺术乐园谚语《农谚篇》 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春联》 第四单元艺术乐园谜语 四年级上册第16课《说勤奋》,20课《诚实与信任》,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练习五《读读背背》 第四单元艺术乐园谚语,《学志篇》 注:整合的内容要写明第XX单元第XX课XX课题XX内容 未整合的内容写明第XX课XX课题XX内容 走进传统文化 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上传: 陈细玉 ????更新时间:2012-5-26 10:47:41 一、找准学校课程定位,精选学校课程内容 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必须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对新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学科中,都增加了祖国优秀文化的相关内容,力图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因此,我们把学校课程的开发,定位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经过反复推敲,我们把新课程中的祖国优秀文化的课程元素进行了整合与拓展,确定为传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曲艺、传统游戏、民风民俗、民族科技、平阴文化八大领域的内容。 鉴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古为今用的取舍标准。找准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挖掘其现实意义。2、古为“明”用,选取经典中的经典。3、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4、从全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上通盘考虑。不能紧紧盯住知识层面的“文化”,还要涵盖思想的启迪,性情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和身心的发展。 二、推进学校课程实施,完善课程管理体系 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与各级课程有机结合,专题研究探索等几个方面,扎实推进 “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校课程实施,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转变呈现方式,营造学校课程实施氛围 学校课程实施中,我们首先转变呈现方式,引领师生共同走进学校课程。一是凸显环境文化。学校通过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为学校课程的实施奠定的良好的开端。我们把学校课程涉及的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等八个方面,通过校园的墙壁、走廊进行有序的规划展示,让学生徜徉其中,感受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二是引领教师文化。教师对学校课程的认可程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关键。学校邀请专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普及认识;以骨干教师为先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沙龙,营造学术氛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素养测试,提高教师素养。 (二)加强教学研究,注重与国家课程的有机融合 结合学校课程的特点,我们致力于学校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机融合,使之真正成为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为学生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1、发挥学科优势,有机点拨渗透 在国家、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发挥学科优势,找准与学校课程的结合点、生发点、突破点,选准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拓展点,延伸点,在教育教学中有机地点拨、渗透学校课程内容。 (1)语文学科重在整合。通过不断的课例研讨,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识字教学趣为先、课文教学——一篇带一本、诗词教学——一首带一类。这种大容量的信息呈现方式,和贯通古今的主题积累方式,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效果明显。 (2)数学学科强调渗透。我们主要通过经典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数学家故事、七巧板、九连环等传统智力游戏,引入数学史料,解答千古名题,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数学文化的价值。 (3)品德与社会学科注重深化。通过课前积累、课后延伸对学生进行深度引领,使学生领略灿烂的古代文化,感悟中华美德,体验民风、民俗,弘扬民族精神。 (4)美术学科体现拓展。抓住美术学科

文档评论(0)

abns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