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主刑辅,道一风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主刑辅,道一风同.doc

德主刑辅,道一风同   《周礼》是一部参酌古今而成的理想国的官制,大约成书于战国晚期或秦汉之际。全书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六官的首长分别是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爵秩均为卿,总称六卿。天官冢宰掌治典,主管宫廷事务;地官大司徒掌教典,主管民政;春官大宗伯掌礼典,主管祭祀;夏官大司马掌政典,主管军事;秋官大司寇掌刑典,主管司法;冬官大司空掌事典,主管工程;总称六典。   颁布治民的法则   先秦的地方行政区划,有郊与遂之别,称为郊遂制度。王城之外的五十里称为近郊,再往外五十里称为远郊。近郊与远郊共一百里,称为郊内。郊内划分为六个乡,每乡之下,由小到大、依次划分为比、闾、族、党、州等五级行政单位。郊外至二百里的地区称为野,在此设遂,每遂之下,由小到大,依次划分为邻、里、酂、鄙、县等五级行政组织。郊遂的行政区划名称不同,但建制基本相通。六乡、六遂由地官大司徒统管。大司徒治民,秉持的是儒家德主刑辅、道一风同的理念,对民众以道德教育为主,以刑罚惩戒为辅;用儒家道德齐一民心民风,以期实现天下大化的目标。汉初,贾谊曾说:“礼禁未然之先,而法施已然之后。”意思是说,礼用在恶性事件出现之先,防范于未然;法施行于恶性事件出现之后,旨在起惩戒,以儆效尤。儒家的德与礼,属于同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可以互通。贾谊用先后顺序来代表德治与法治的主次,非常著名。《周礼》大司徒的治民理念与之完全契合。   每年正月吉日,大司徒要在都城的门口公布“教法”,即治民的方针、原则与规范,要求万民前往观看,了解政府的意志和导向,日后自觉遵守。与此同时,大司徒还要亲自将“教法”授予地方最高长官乡大夫,乡大夫回去后,再向其下属的州、党、族、闾、比等各级行政官员授法,以此作为执政的原则与规范,层层推行,付诸实施。因此,制定举国相同的“教法”,将其落实到基层,对于树立共同的道德观念,增进万民的文化认同,齐一社会风俗,强化国民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安定民众,发展经济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士、农、工、商四民,是最基础的分工。以物质生产为主要标的经济活动,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政府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万民各安其份,人尽其力,需要做到社会资源的分配与赋税的征收要公平合理。   大司徒掌握天下的“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即土地与人力资源的状况;了解九州地域的形状,山林、川泽、丘陵的地貌,不同性质的土壤,各地的物产等;然后颁行“十二职事”,一是稼穑(种植谷物),二是树艺(园圃护育草木),三是作材(山林取材),四是阜蕃(薮牧养殖鸟兽),五是饬材(整治各种用材),六是通财(商贾流通货物),七是化材(制作丝麻织物),八是敛材(聚敛疏材),九是生材(为人帮佣),十是学艺(学习道艺),十一是世事(以累世相传的技能教人),十二是服事(在政府机构工作),使人人能自食其力。大司徒负责制定土地分配、赋税征收的合理法则。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有肥瘠、家庭人口有多少、年龄有老幼,财产有贫富,政府征收赋税,应该尽可能合理公平,负担均平。   实施社会保障,安定民众   首先,将行政区划与民众之间的互助融为一体,每五家组成一比,彼此照应,遇事能互相担保;每五比组成一闾(25户),有事能互相托付;每四闾组成一族(100户),有丧葬之事能彼此帮助;每五族组成一党(500户),遇到困难能互相救助;每五党组成一州(2500户),但凡有灾害,能彼此赒济;每五州组成一乡(12500户),彼此敬重,以礼相待。如此,邻里、街坊、社区成为患难与共的有机体,如同大家庭,情感相通,利害相共,足以有效减轻政府的压力。此外,这种居民组织体系与军事组织体系是合一的,国家战时征兵,每户一人,一乡12500人,正好是一军的人数。士兵之间平时熟识,便于协同作战。   其次,在农业时代,灾荒引起的动荡最大,为了保持社会安定,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大司徒用十二条救荒之策凝聚万民,不使离散。一是“散利”,将丰年积聚的粮食散发给民众;二是“薄征”,根据灾情程度减轻税收;三是“缓刑”,灾凶之年,多有为求生而触犯刑法的,应当酌情放缓刑罚;四是“弛力”,减少力役、差遣;五是“舍禁”,开放平时禁止民众进入的山泽,允许民众觅取菜蔬食物;六是“去几”,取消关市税收,鼓励货物交流;七是“眚礼”,降低各种祭祀的规格,减少供品的数量;八是“杀哀”,降低各种凶礼的规格;九是“蕃乐”,收藏乐器而不用,以示与民同忧;十是“多昏”,减省婚礼仪节,方便民众成婚:十一是“索鬼神”,搜索并祈祷各方鬼神,请求勿再为害于民;十二是“除盗贼”,盗贼为虐时,用刑法清除,勿使社会动荡。   再次,推行安养万民的六条法则,一是“慈幼”,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免除一切征役;二是“养老”,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养于乡,五十岁以上者予以饮食优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