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深处有人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湖深处有人家.doc

洪湖深处有人家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插曲在人们心中唤起的不只是对一个火红年代的回忆,更是对一个长满荷叶和芦苇的湖泊的想象。   直到今天,洪湖周边依然存有一万多个渔民,其中,除了类似歌曲中“岸边是家乡”的兼职渔民,还有近2000户水上居民。就像电影《未来水世界》中一个个神秘的“游渔部落”,这些专业渔民至今仍以水上打渔为生,吃住都在水中央。   人说世上三种苦,打铁、运船、磨豆腐。三面靠水一面靠天、离岸而居的水上生活如何?6月6日,在一场瓢泼大雨中,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乘船进入洪湖深处,一探究竟。   6月6日,洪湖市,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在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范思年的带领下,这次探访洪湖水上居民之行才得以实现。多亏了这场雨,我们出发前在电话中得知,湖中渔民正在大船上休息,以往此时正是他们划着小船忙打渔的时间。   这次探访的出发点定在洪湖边一个叫南河的村庄,村中靠洪湖的边上停着十来艘带柴油发动机的木船,讲究点的还搭着一个防雨防晒的木棚。岸边一艘小船上,南河村村民张登科正穿着雨衣坐在船上一把红色大伞下择鱼。   因为依傍着水中渔民而生,南河村不少村民当起了“鱼贩子”,每天凌晨五六点开着小船到湖中搜罗水上渔民当天抓捕的鳜鱼、草鱼、青鱼和虾,一股脑儿倒到船底浸润在湖水中的网兜里,然后返回岸上分类整理好,再拿到集市卖。张登科说,水上渔民的水泥船就是房子,电视、液化气、机动船、手机……岸上用的,水上都不缺,“以前我还常带点青菜、油、盐和生活用品,现在有水上超市隔三差五的送货上船”。   从南河村岸边到洪湖中心这段路,坐小船需两个小时,机动船约半个小时,快艇只需十几分钟。灰蒙蒙的雨色中,伴随着发动机的突突声,快艇疾驶入一条长长的河道,窗外依稀可见连片的荷叶和芦苇。没多久,快艇便到了一片宽阔的水域,湖中有不少竹竿竖起的栅栏,范思年降低了快艇速度并左转进入洪湖中央。其间,他时不时探头向窗外查看水面,以避免快艇触碰到渔网等障碍物,“这是渔民围起来的养殖池,专喂养螃蟹。”   三五分钟后,一艘艘停在水面上的大船终于出现。因为交会时距离并不算远,我们还能看到对面一艘船上有老妪坐在船头板凳上托着腮帮子静观天色,船上还有成袋成袋的土豆,据范思年介绍,那是喂食螃蟹的饲料。   距离渔民王贵才的水泥船屋还有一段距离时,我们就看到穿着黑色马甲、浅灰色长裤的王贵才站在一艘大船的木门前热情地挥手。   远远看去,王贵才的船屋长约20米,船身是水泥打造,船屋外墙贴着瓷砖,船头是一个风力发电的风扇,船顶盖着一层蓝色钢板,上面叠着几捆似乎用于生火的竹柴。大船旁边还停着两艘小船,据王贵才介绍,大船是生活船,基本不动,小船是行船,又称交通船。   走下快艇,踩过第一个小船的舢板,一个大跨步便可登上王家的水泥船屋。船屋里面的场景让人讶异:电视机、影碟机、电饭锅一应俱全,门口转角处还立着一台奥马电冰箱;卧室另一头厨房内有一台单炉头的煤气灶,门口竖着一个煤气罐;船中间算是餐厅,有方桌和四把高椅;桌角还有一台风帆牌蓄电池。   不知是因为船大,还是湖水波浪起伏小,正如范思年此前描述的,“上了船其实就跟进了农村的水泥房差不多”,眼前所见场景加上一个丝毫感觉不到摇晃的环境,确实容易让人忘记在水上。   今年62岁的王贵才是范思年推荐采访的渔民,推荐理由是:普通话还不错,表达能力也好。这两个优点,随后在船上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很快得到了验证。   跟多数人不同,水上渔民的身份证上没有对应的陆地地址,而是水域地址,如王贵才的船屋常年所在的水域就属于洪湖新堤大湖捕捞村,全村53户,共170多人,因为有逾80%的人姓“王”,这里又称“王家帮”。洪湖中,“王家帮”是颇有名望的“游渔部落”,附近还有一个较大的捕捞村“徐家帮”。   说起来,王贵才算得上“王家帮”的“帮主”了。王贵才是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爱湖村人,自小随打渔为生的父母在微山湖中的船上生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贵才的父亲王福亮因组织能力强,从小队长当到了大队长,负责“上传下达组织的指示”。   据王贵才回忆,幼时一家6口人挤在一条转不开身的小木船上,“船上有个弓篷,人站在船上都直不起腰”。当时,为了防止年幼的王贵才掉入水中,父母用一根绳索将其系在狭小的船舱里,一头在船上,一头在王贵才的腰间。   这个养护孩子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王贵才的孙子一辈,他的两个已有十多岁的孙儿自小也用绳索绑在洪湖中的船上长大。老伴张开兰说,为了防止勒着小孩,通常要在打了圈的绳索上再绑上一层毛巾。有趣的是,哪一天船上的大人忘了绑绳索,船上的幼儿还会自己捡起绳索习惯性地往身上套。   直到王贵才五岁那年,父亲才教他游泳。渔家人学游泳虽有优势,却也并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