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底武器,能潜伏10年.doc
海底武器,能潜伏10年
在007系列影片《海底城》里,曾出现奇异船只或巨型怪兽从深海钻出并威胁人类生存的情景。如今,美国军方正在把类似的场景变为现实。
据美国《星条旗报》11月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以下简称研究计划局)正在实施名为“上升载荷”的计划,核心内容是把载有无人机等远程侦察打击武器的密封舱预先布置在对手海岸的水下,它可被远程启动、上浮至海面并释放出无人机等,发起突袭。这些“海底预置武器”也被军迷形象地称为“海底恶魔”。
“水下航母”
人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约70%。其中,大约一半的海洋深度超过4000米,这为武器装备提供了天然的藏身场所。
在军费削减的大背景下,今天的美国海军不可能做到在每一处热点海域部署大量舰艇,这必然削弱美军的全球反应能力。因此,美军急需更便捷、隐身效果更好且花费更低的装备,而研究计划局提出的“海底预置武器”方案自然大受好评。
知情人士称,研究计划局推动研制的“海底预置武器”其实是一个球形密封舱或者圆柱形容器,无人机被放置在里面,一旦需要,可通过通信手段激活,使之自行发射,该机包有一层防水外壳,脱离容器后先浮至海面,然后其外壳自动脱落,最后无人机起飞升空。美军希望,它可以在水下至少潜伏10年还能正常工作。
据《星条旗报》称,研究计划局对“海底预置武器”的测试可能于2017年在西太平洋进行,这被认为有针对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的意味。
之前,类似的水下启动无人遥控武器的活动曾在美国海军上演,像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曾利用自己的鱼雷发射管发射过无人机。不过,这和研究计划局所设想的“预先埋伏,有事击发”的作战构想还是有一定距离。
另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披露,研究计划局在研制“海底预置武器”之外,同时还在研制另一种更具威胁性的水下武器——“长蛇座”。它是一种能发射多种无人作战工具(如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的功能平台。
按照作战设想,美军可在平时通过核潜艇、船坞登陆舰或大型运输机将“长蛇座”投送至某处,随后“长蛇座”既能沉至海底不动,也可在海下实施机动巡逻,但无论是否航行,其搭载的传感器始终运作。
战时,一旦发现周围有敌方舰艇驶过,“长蛇座”将立即自动激活,随后发射无人装备跟踪或打击敌方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大程度延长行动时间,“长蛇座”还配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它可浮上海面吸收太阳能,然后将其转化为自身动力。
“长蛇座”还可扮演水下指挥枢纽的角色。该平台内置智能指挥系统,由其发射的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都将听从它的命令。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将所获取的情报(如拍摄的影像资料)先传回“长蛇座”,然后再由它发送至美军总指挥部。
“长蛇座”项目主管斯科特介绍,“海底预置武器”和“长蛇座”堪称“水下航母”,一旦变成现实,美军便能对亚太海域实行全面监控,尤其是能有效追踪水面舰艇和潜艇。
理念源自纳粹德国
其实,海底预置武器,然后待机发射的作战模式早已有之。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攻击美国,就设想过将导弹放到特制的浮筒中,用舰船运到大西洋中发射,这样就可攻击纽约等大城市。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和战争后期资源匮乏,纳粹德国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施就战败投降了。
苏军攻占德国境内的武器试验工厂后,获取了相关技术,随后仿制出了类似的发射器,并进行了发射测试,但由于当时导弹射程有限,这种浮筒式发射方式没引起人们重视,只是将这种技术运用到了以后的潜射导弹上。
冷战时期,美苏军方不约而同地提出利用浮筒发射技术研发海底弹道导弹的设想。苏联一直在论证在其近海部署海底弹道导弹,但没实施。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开始海底弹道导弹的研发,研发情况一直秘而不宣。冷战末期,苏联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因此海底弹道导弹的研发一直被搁置。
美国则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美国、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湖底的导弹水柜里部署战略导弹,平时由伪装的商船队拖曳导弹水柜进行机动巡视,发生危机时伪装的商船可将导弹水柜经运河拖至海里形成临战发射状态,接到指令后,战略导弹可立刻射向目标。
不过,这种水柜发射有三点不足:导弹母船在水面活动,隐蔽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很差;导弹水柜在待命发射时容易受敌方破坏;导弹发射时由于水柜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导弹在出水时产生不规则旋转,对弹道影响很大。所以,美国只是试验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这套方案。
有意思的是,印度倒是对“水下预置武器”设想充满热情。早在2001年,印度就搞出代号“78工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它实际是一艘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的控制室有8到10人监控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08年2月,印度利用“78工程”试射了“海洋”弹道导弹。据军事专家称,由于印度国产核潜艇距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