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海外并购不能是嫖客心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巍:海外并购不能是嫖客心态.doc

王巍:海外并购不能是嫖客心态   王巍被称为金融圈的“浪子”。他早期任职中国银行,干得风生水起时,突然辞职赴美;在花旗银行、摩根大通、世界银行折腾一圈后,回国参与筹建南方证券;在中国股市最热闹的时候再次离开,搞起了当时人们还很陌生的并购……他现在是中国并购公会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近期,王巍出版的新书《金融可以颠覆历史》虽然得到茅于轼、任志强等人的推荐,却被一些书评人痛批“肤浅”、“逻辑简单”。   “有人批判没问题,说它是烂书也行。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了问题。”在北京朝阳公园的金融博物馆,王巍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独家专访,面对质疑,他很坦然。   “我很乐意做行业的开拓者”   有人称王巍是“体制内的坏人”,他却说自己在每一次选择里都是被动的。   1958年出生的王巍是辽宁人,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基建系,后来在美国福特姆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1993年到1994年,南方证券成立企业兼并部,王巍成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他不喜欢兼并这个叫法,“感觉像东汉末年豪强兼并”。但当时的中国经济市场就是在和“豪强”打交道,几乎每一笔生意背后都有非市场化的力量在博弈。“当时金融圈很浮躁,大家都想着挣大钱,缺乏价值观的引导。我不是在做项目,是在做关系,每天签单、吃饭,和领导周旋,没有创造价值,越来越空虚。”   1997年5月,王巍创办了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企业并购及相应的重组、融资和上市业务。“我最终选择并购,是因为所有能看到的好事都有人抢占了,我只能找一个没人做的事。当时没有并购这个词,没有钱和资源,我就自己造了这个词,并慢慢炒起来。”   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的王巍至今没有买过一只股票,他坚持认为,投资银行应该做服务,而不是炒股票和房地产。“做了这么多年并购,我没有赚到很多钱。我就像一个举着火把的人,带着一群人去山洞,别人捡了很多金银财宝,我却什么也没拿到。但我很乐意做这样的角色,做行业的开拓者。”王巍说。   不要把外企当“二奶”   究竟什么是并购?经济学教材中的解释是,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则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王巍认为,“在中国,并购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取代行政划拨,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991起并购交易。在王巍看来,未来10年,中国的并购应该成为全球的标准,因为中国有制造标准和影响全球市场的能力。   环球人物杂志: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并购的规则、注意事项?   王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规则。就像谈恋爱没有规则一样,不能说第一、第二次恋爱谈得好,第三次也按照前面的方式就一定会成。可能很多教授学者觉得有规律,但我认为并购不存在一般性规则,这也是它吸引我的地方,每个项目都是创新的,都特别好玩。   环球人物杂志:你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在并购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巍:在观念、意识、体制上,我认为没有特别大的障碍。毛病在于大家总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企业,就一定要到海外去并购。其实在山西、上海做并购也称得上是海外并购,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全球化市场,并购不一定非要在海外实现。中国企业搞并购要加强本土意识。   另外还要克服怕失败的心理。现在很多在国内成功的企业到国外经不起失败,因为它们在国外是中小型创新企业,并购会有风险,这导致企业的并购方式缺乏创新,要么独吞,要么什么都不干。   还有现在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关注太少,几乎全部的资源、税收、准入、融资方面的支持都给了大型国企。政策资源是全社会的公共资产,资金其实就是老百姓的存款,为什么都只支持国企?从并购角度看,真正有活力的是中小企业,而不是那些进入500强的大国企。   环球人物杂志:有观点认为现在很多“走出去”的国企是在赔本赚吆喝。   王巍:这种情况非常多。但我觉得大型国企不是盲目地走出去,国企负责人都很清醒,盈利并不是唯一目的。他们考虑的是更高层面上企业全盘的得失。   环球人物杂志:你曾经呼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避免“一夜情”,怎么讲?   王巍:我的举例可能粗俗点,但容易理解。有些企业到国外把人家收了以后,就要求统一标识,统一理念,一切按照中国的规矩办。这样就把对方当作完全属于自己的资产,显得很有成就感。但企业和资产不一样,资产没有生命力,企业则有灵魂。如果认为并购只要掏钱就行,那就有点嫖客心态了。不能有钱我就来,拍拍屁股就走,像找二奶,图她漂亮、有名,花钱养着,过几年没价值了再换一个。成功的海外并购应该是抱着结婚的心态与对方相处,要互相尊重,齐头并进长远发展。   说我们买下欧洲,其实是讨价还价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不少中国企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