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亲子冲突及处理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亲子冲突及处理策略

談親子衝突及處理策略 壹、親子衝突的原因與類型   造成親子衝突的原因包羅萬象,在有關青少年的研究方面,Selman(1980)曾以類似道德兩難的親子困境的故事為題,訪問青少年對親子衝突的看法,結果發現青少年認為不平衡關係、對彼此的期望及需求不同是造成衝突的主要原因。根據李美枝(民80)的研究及筆者個人的觀察,亦發現親子間的意見不合或感情不睦,泰半起因於經濟、價值觀、權力、以及溝通不良四方面:   經濟方面可能是由於青少年階段仍須仰賴父母物質方面的支持,孩子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只能順服父母的期待,但若遇到金錢或家事的分配不均時,便可能引發衝突。至於在價值觀方面,則可能是由於年齡、成長背景、性格、文化因素等所造成彼此在意識型態及生活方式上的不一致而來。在權力方面則可能起因於父母對子女的權力控制,他們企圖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子女符合自己的期待與要求,結果導玫衝突。在親子溝通不良方面,則包含了諸如語言障礙、理解錯誤、訊息未充分交換、過去溝通不良經驗的強化等所導致的衝突。但儘管導致衝突的原因有四種來源,但大部份的衝突並非來自單向,而是混雜各種不同的成分的。   至於一般青少年與父母間常見衝突的類型,可歸納為:   1.社交生活方面的問題: 如外出時間、返家時刻、異性交友、儀容裝扮、參與活動的型態及地點、交友選擇等等。   2.學校生活方面的問題: 如學業成績、學習習慣、方法、在校行為、選校選組等等。   3.生活態度方面的問題: 如分擔家事、收拾房間、零用錢的使用、打電話、看電視、機汔車的駕駛、個人用品的保存等等。   4.家庭關係方面的問題: 如父母的管教、手足的相處及比較、男女待遇的平等與否、個人行事成熟與否等等。   5.價值、信仰方面的問題: 如宗教信仰、守法、誠實、菸酒、藥品使用、性行為、道德等等。   由上可見,親子衝突的導火線幾乎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Montemayor(1983)研究指出,其實歷年來親子衝突的原因並無多大的改變。也就是表示,儘管多數人到了青少年時,會對父母的要求表示不滿,但當他們自己為人父母時,卻常會重蹈覆轍,以相同的標準要求子女。由此看來,父母並非全然不瞭解青少年的心理,只是不能以同理、寬容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行為。 貳、親子溝通的障礙─典型的父母角色與反應   鍾思嘉(民85)提到,父母在與子女溝通時,常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某些傳統的角色,此會阻斷了孩子情緒表達的勇氣,也妨礙了溝通的效果。常見的傳統角色有七種:   1.指揮者的角色 有些父母自認是一家之主,當面對孩子負向的情緒時,常會使用命令的語氣企圖降低孩子負向的情緒。雖然出發點是善意,但語氣上卻會造成威脅,讓孩子不敢真實表現其情緒。例如:『不准哭!大男生也不怕人笑你。』、『我不是告訴你不要出門了嗎?』   2.道德家的角色 有些父母習慣對孩子說教,嘴上總是掛著『應該…』、『必須…』,千叮嚀萬交代,讓孩子不勝其煩,覺得父母很嘮叨。例如:『你不應該對弟弟這麼兇。』 『快月考了,你必須趕緊準備。』   3.萬能者的角色 有些父母喜歡表現出萬事通的樣子,不但常對孩子提出忠告、建議,且動輒以長篇大論抒發自己的看法。例如:『你看吧!我早知道會變這樣。』、『想當年爸爸我…』   4.法官的角色 有些父母喜歡評價孩子的作為,其背後的企圖往往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例如:『你最近成績退步其實就因為不夠認真。』、『來吧!說說看你為什麼悶悶不樂。』   5.批評者的角色 有些父母總喜歡藉嘲笑、諷刺、貼標籤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才是對的。殊不知這類手段不僅貶損孩子的自尊,也增添親子的藩籬。 例如:『這麼簡單的問題也不會,真是笨得像豬!』、『拜託,都這麼大了,還什麼事都不會。』   6.安慰者的角色 有些父母認為對受傷的孩子拍拍肩膀、口頭保證就能達到安慰的目的。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紓解孩子當時的情緒,未必能解決問題。 例如:『別想那麼多,先去睡吧。』、『你一向那麼優秀,沒問題的啦!』   7.心理學家的角色 有些父母善於發覺孩子的問題,在為孩子分析時,常將問題來源歸諸於孩子,讓孩子感到莫大的壓力。假如:『你不覺得是太過自信害了你嗎?』、『你就是太在意了,才會讓事情變成這樣。』   此外,Thomas Gordon(1975)亦將父母面對孩子表現出不合其意的行為時,常作之反應歸納為『十二種典型』,說明如下: 【案例】 有一天晚餐時,十五歲的女兒突然說:『學校根本就是給蠢蛋唸的,專門教些沒有用的東西。我不想念大學了,反正行行出狀元,不讀書照樣出人頭地!』各位家長,如果她是你的女兒,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1.命令:給孩子一個指示,規定他該怎麼做。 如:『不准說這種話,不讀書怎會有出息!』   2.威脅:警告孩子,如果他敢做某事的話,後果將如何如何。 如:『如果你不念大學的話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