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从社会化程度角度划分 (1)空闲游戏 (2)旁观游戏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分类 可能的活动 独自游戏 儿童独自玩积木游戏。 原始的社会性游戏 “躲猫猫”游戏。 旁观者游戏 儿童看别人玩捉人游戏,但并不参与。 平行游戏 两个儿童在沙坑里玩卡车,但并不相互交流,他们虽挨边儿玩,但并不一块儿玩。 联合游戏 两个儿童玩木偶,相互交谈着他们的木偶,且相互借用尿布和碟子,但他们单独玩,既没有共同目的也不分享共同规则。 合作游戏 “让我们来装扮,你是妖怪,我是拿魔剑的人……。” 儿童社会性游戏的分类和举例 * (三)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促进运动作技能的发展; 2.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 记忆,语言表达能力 ; 3. 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4. 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情绪健康,心理理论,同伴关系等。 * 五、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再者,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此外,同伴还是儿童获得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 *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偏爱同性伙伴。 2、随着年龄的发展依恋同伴的强度和建立友谊的数量增加。 3、合作性游戏增多。 4、友谊一般是脆弱的、易变的。 * 六、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社会性行为,就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一)攻击行为 (二)亲社会行为 * (一)攻击性行为 1、什么是攻击行为 2、攻击行为的理论 3、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 4、影响攻击行为的外部因素 5、攻击行为的控制方法 * 1、什么是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 2、为什么个体会存在攻击行为? (1)精神分析理论:人存在着一种死本能。这种追求死亡的本能是人们产生攻击性冲动,进行各种破坏和暴力活动的根源;这种本能有时也指向主体的内部,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残和自杀等。 (2)生态学理论:人具有基本的攻击性本能,这种攻击本能是进化的结果 (3)社会学习理论:把攻击性行为看作是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而习得的。 (4)认知理论: 强调了认知成分在攻击性行为中的作用,认为由于挫折等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是如 何加工和解释有关社会线索的。 * 3、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上、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从频率上看,幼儿3岁时攻击性行为继续发展,到4岁时达到高峰,5岁以后开始下降。 (2)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多数年幼儿童的攻击行为常常采用身体动作的方式来进行;随着言语的逐步发展,幼儿开始逐渐增加了言语的攻击。 (3)从性质上来看,幼儿期虽然仍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但也逐渐表现了敌意性的攻击行为。 (4)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 4、影响攻击行为的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 2、教养类型 3、家庭的情绪氛围 4、大众传媒 * 5、攻击行为的控制方法 (1)消除对攻击行为的关注和奖励 (2)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3)创造友爱互助的家庭环境 (4)移情训练 * (二)亲社会行为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3、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就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 * 2、个体为什么存在亲社会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