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谟:爱拉京胡的“预警机之父”.docVIP

王小谟:爱拉京胡的“预警机之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小谟:爱拉京胡的“预警机之父”.doc

王小谟:爱拉京胡的“预警机之父”   2013年1月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和“双位院士”郑哲敏一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当梅兰芳的戏曲从耳机里流出,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对无线电波的好感顿生。”   1938年,王小谟出生在上海。其父曾做过冯玉祥的参谋。当年闻听冯玉祥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王小谟的父亲就携家眷从上海赶去北京投奔。不料冯玉祥中途发生意外,没了依靠的王小谟一家只得在北京的一个大杂院租房住下。   京剧是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每有闲暇,大杂院里总是三五成群,凳子一摆,京胡一拉,就开戏了。王小谟总爱厮混其中,时间长了也渐渐能哼上几段。他还缠着胡琴师傅学会了拉京胡。高中时,王小谟就成了学校京剧团的骨干。此后,拉京胡、唱京剧成了陪伴王小谟一生的爱好。   2006年,在预警机工程最关键的时刻,王小谟被诊断身患淋巴癌。他面对疾病的淡然超出了身边人的预料:除了与来探望的同事讨论预警机项目和发展战略外,就是拉京胡。就这样,乐观的他吓退了“死神”,此后他逐步康复并继续投身到科研中去。   对京剧的热爱,直接促成了他此后的专业方向――无线电。小时候没钱进戏院,王小谟就想从收音机里听戏,但家里买不起收音机。宣武门附近有个小市场,那里出售日本人留下的旧货。王小谟就用积攒了几个月的早点钱,买了一个矿石、一根铜丝、一个耳机、一根铁丝当天线。一番鼓捣后组装起来的东西竟然能发声。“当梅兰芳的戏曲从耳机里流出,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对无线电波的好感顿生。”王小谟回忆说。   从此,组装收音机成了王小谟的一门“手艺”。他后来发现,收音机和雷达的原理都是无线电接收,只是雷达更复杂一些。比如五灯收音机的“超外差”,现在雷达上的接收机还在用。1956年,王小谟考入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在读期间,他在《无线电原理》这样的专业课上成绩始终拔尖。   “人是第一战斗力,人都不行了,设备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后,王小谟被分配到南京的电子工业部第14研究所开始从事当时国家急需的三坐标雷达的研制工作。1969年,他接到调令赴西南参与组建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   38所在贵州的都匀大坪,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平地。山沟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政治运动也少。这时期的王小谟挑起了三坐标雷达总设计师的担子,带领科研人员开始了长达13年的研究。他大胆创新,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实现了我国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重大跃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6年,王小谟担任38所所长。这年5月,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轻型飞机低空飞越苏联领空数千里,突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苏联地面雷达防空网,降落莫斯科红场。此事触动了王小谟向低空防御问题进行探索。   1988年,38所获得走出大山迁至安徽的机会,这是国务院三线办批准向外搬迁的第一个科研院所,但搬迁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需要自己筹措。王小谟看准国际防务市场对中低空兼顾雷达的需求,主动打出了这类雷达的“广告”,并吸引到订单。由于三坐标雷达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王小谟率领团队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特点,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以超常规速度研制成了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的微波雷达。在与美俄等国的产品比拼中,取得了电子对抗性能第一、综合性能第二的好成绩,由此顺利将这一型雷达卖到了国外,筹集到数千万元的“搬家费”,更重要的是这一科研成果也满足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迫切需求。   作为总设计师,王小谟除了以身作则,不辞辛劳地带领科研人员“苦干”外,还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前的雷达车里没有空调,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人在里面就算只穿一个小裤头,也能看见汗毛孔里汗珠汩汩地冒出来。经常待在里面做试验的王小谟深知其苦,于是他提出在雷达机里装空调器。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挑战了当时“以苏联为师”的观念,需要巨大的勇气。遭到反对后,他据理力争:“人是第一战斗力,人都不行了,设备有什么用?”终于,专门耐高温的军用空调首次出现在了雷达车里。这种考虑人的需求的坚持此后在预警机上安装厕所的争论中又重演了一次。   “预警机并没有到头,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搞装备的,国家的需求就是目标。”   王小谟是雷达工程专家,更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国产预警机的成功研制是王小谟率领的科研团队20多年的心血。预警机是将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引导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是现代战争中的空中指挥中心。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预警机“空警2000”作为领航长机引领受阅机群分秒不差地从天安门广场飞过。这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全球视野中公开亮相。热烈的欢庆氛围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