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虚幻的交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实与虚幻的交织.doc

现实与虚幻的交织   作者简介:陈晨(1987-),女,江苏徐州人,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罗伯特#8226;库弗在其短篇小说《卡通》中使用碎片化叙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小说以碎片化的形式叙述了“撞人”事件,创造了一个迷乱、困惑的世界,一个荒谬、混沌的社会,从而把真实与虚幻,写实与夸张,严肃和嘲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以碎片化特点为视角,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以及场景三方面碎片化特点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心荡然无存,碎片突兀而立”的主题,表明了碎片能够反映后现代社会的混乱无序,以及人类自身的支离破碎,由此进一步展现小说现实与虚构交织互融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卡通;小说;碎片化;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1-0077-05      罗伯特#8226;洛厄尔#8226;库弗(Robert Rowell Coover,193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库弗196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6年凭借作品《布鲁诺教派之由来》(The Origin of the Brunists)获得威廉姆#8226;福克纳奖,从此奠下他在当代美国文坛中的稳固地位。库弗现为美国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文学创作课程 ( Literary Arts Program) 客座教授。他创办的“超文本写作课程”(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workshop),使得其所授课学校――布朗大学在全美“超文本写作”领域占据领军地位。[1]著名文论家拉里#8226;麦卡弗里曾评价道,“罗伯特#8226;库弗虽未能在大众市场获得成功,然在学院派读者中,却渐渐得到承认,被视作最为多才多艺、声调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2]    库弗的短篇小说《卡通》(Cartoon, 1987)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撞人”的故事。卡通人(cartoon man)开着卡通车(cartoon car)撞到了真人(real man),尽管真人伤势不重,还是找来了警察处理事故。然而故事没有围绕交通事故的处理展开,而是演绎出一场场滑稽、怪诞的闹剧。库弗引入了众多无关人物,混作一团。卡通警察(cartoon policeman)一出场便被一只巨大的卡通狗(cartoon dog)赶跑了。真警察(real policeman)也只是装模作样,不处理事故。随着警察的匆匆离场,“撞人”事件草草收尾。事故现场继而转向真人、卡通人以及一群毫不相干的无名人物的混战。色情、滑稽、怪诞,混乱等诸多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充斥着小说。“吃死猫”事件更是为小说增添了虚幻、荒诞的气氛。故事的结尾以真人开车返回真实城(real town)而终。真人向其妻讲述一天经历却只换来妻子的冷嘲热讽。真人心情沉重,回想着白天的事情,唯有无语叹息,摇晃着自己新长出的耳朵……    “碎片”是解读《卡通》的一把关键钥匙。“碎片”(fragment)一词指已“脱离”主体、与之“分裂的部分”(apart broken off, detached, 见《韦氏新大学词典》),“分裂”是其基本内涵。碎片所显现的是“混乱”,“不连贯性”与“缺乏连贯性”,即,与中心分离。[3] 《卡通》的故事没有统一中心,各个部分散落其中,成为碎片,突兀而立。情节没有开头、高潮与结尾,事件间毫无因果联系。人物繁多,无完整性,场景任意切换缺少连贯性。真实与虚构在碎片中相互交织,彼此交融。这种混乱和杂糅的叙事方式刻画了一种畸形的美――混乱和碎片之美,这也正是后现代美学的一种典型特征。   一、碎片式情节    雅各布#8226;科格(Jacob Korg)在《现代文学中的语言》一书中说道:“实验性作品常常看似毫无形式,倒像由断裂的碎片构成。”[4]《卡通》的故事情节即由碎片拼贴而成。通篇读完,《卡通》给人的感觉就是混沌,杂乱。故事情节颠三倒四,碎片式结构显得支离破碎,完全不按照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线索展开叙述。在传统小说中,故事一般都有完整的结构,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发展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前后因果关系较为明确。正如亚理斯多德对情节的经典表述:“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者,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规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继后者。”[5]25 然而,在《卡通》里,库弗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讲故事”,也没有以时间顺序作为故事发展的主线。小说以“撞人”事件为开端,“一个卡通人(c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