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材料化工学院 第三章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3.1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3.2 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自学) §3.1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入射电子照射固体时,与固体中粒子相互作用,包括: (1)入射电子的散射; (2)入射电子对固体的激发; (3)受激发粒子在固体中的传播。 §3.1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3.1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自学) 一、散射 1.弹性散射 电子与原子核碰撞产生的散射。 一、散射 2.非弹性散射 电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产生的散射。 能量发生显著变化。 电子激发: 入射电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原子, 引起原子内部结构的变化, 产生各种激发现象。 一、散射 3.散射截面 (1)弹性散射: 2?=Ze/Vrn 或 rn=Ze/V(2?) ?n=? rn2 ?弹性散射截面。 (2)非弹性散射: 2?=e/Vre 或 re=e/V(2?) ?e=? re2 ?非弹性散射截面。 一、散射 4.电子吸收 指由于电子能量衰减而引起的强度(电子数)衰减,直至被固体吸收(束缚)。 最大穿入深度(R): 电子被吸收时所达到的深度。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二次电子流(IS): 包括入射电子从固体中直接击出的原子核外电子, 和激发态原子退回基态时产生的电子发射(如俄歇电子)。 前者称为(真)二次电子,能量较低,强度按能量连续分布; 后者称为特征二次电子,能量取决于原子本身的电子结构。 当背散射电子返回到样品表面层,并具有足够的能量继续产生电子激发时,对二次电子发射也有贡献。 扫描电镜采用此信号。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电子激发诱导x射线 (Ix): 入射电子在原子实(即正离子)的库仑场中减速, 产生能量连续的x射线; 当电子激发使原子内层电离,外层电子跳到内层填充空穴, 这个跃迁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原子以发射特征x射线形式释放能量。 电子探针采用此信号。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透射电子流(IT): 当样品的厚度小于入射电子的平均穿入深度时, 有一部分入射电子穿过样品, 在样品的背面被接收或检测. 透射电镜采用此信号。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 产生的信号 背散射电子流(IR): 入射电子与固体作用后又离开固体的总电流。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被样品表面原子反射回来的入射电子; 另一部分是入射电子进入固体后通过散射连续改变前进方向,最后又从样品表面发射出去的入射电子。 前者一般没有能量损失,称为弹性背散射电子; 后者通常有能量损失,称为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的最大信息深度约为电子最大穿入深度的一半。 扫描电镜、电子衍射等采用此信号。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2.电子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和信息深度 (1)电子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e: 相继两次非弹性散射之间, 电子所经过的平均路程。 ①单元素固体: ?e=538/E2+0.41?aE ②无机固体材料: ?e=2170/E2+0.72?aE (2)信息深度 二次电子沿表面法向向外传播时, 在不同纯金属固体逸出深度,近似等于?e 。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3、电子能谱(自学) 电子发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 通过收集记录背散射电子和二次电子得到。 (1) 低能端隆起峰由真二次电子构成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形貌观测。 (2) 中间叠加小峰,对应俄歇电子峰或入射电子的特征能量损失峰。 ?俄歇电子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 (3)高能端峰是弹性背散射电子 ?电子衍射分析的基础。 §3.1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 散射角(2θ): 散射电子运动方向与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 θ=π/2时,称为背散射。 库仑定律: F=kq1q2/r2 ΔEmaxE0 能量损失可以忽略。 E0 0、电子与固体的作用区 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同时发生。 前者使电子偏离原来方向,引起电子在固体中扩散; 后者使电子能量逐渐减小,直至被固体吸收, 从而限制了电子在固体中的扩散范围, 这个范围称为电子与固体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doc
- 幼儿园课件:小老鼠和泡泡糖最终.pptx
- 2024最新国开《个人理财》形考题库.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作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9.doc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pptx VIP
- 酒店装配式装修技术规程.pdf VIP
- 202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2024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998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docx
- 人文英语3--An-absence-excuse-letter完整版.docx
- 神经工程学(天津大学)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