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的小儿急腹症 一、小儿急性阑尾炎 1、特点: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最常见急腹症,多见于6-12岁,占90%,3岁以内少见,新生儿罕见。小儿阑尾炎有以下发病特点: A、发病率低 b、易穿孔 c、易并发腹膜炎 d、全身症状差 e、压痛部位变异大 f、误诊率高 g、特殊类型多 2、病因: 1 、阑尾腔梗阻 2)、细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 3)、神经反射作用 3、病理 1)、单纯性阑尾炎 2)、化脓性阑尾炎 3)、坏疽性阑尾炎 4、临床表现 儿童阑尾炎临床表现 1)、腹痛:典型为脐周、上腹痛、4-6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多为持续钝痛,可伴阵发性加剧,喜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少动 2)、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部分可便秘、腹泻 3)、发热:一般先腹痛后发热,多为低热,38℃左右,精神倦怠、嗜睡、厌食等 体征:早期低热、舌苔白腻或黄腻,晚期中毒症状、早期右下腹固定压痛,腹肌不紧张或稍紧张,压痛点不一定位于麦氏点,随阑尾位置变异而定,如炎症严重、渗出、压痛范围扩大、甚至全腹压痛,但仍以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穿孔后可致弥漫性腹膜炎、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阳性,仍以右下腹为著。阑尾脓肿形成或右下腹可及界限不清的实性包块。 能够配合的儿童尚可查以下体征: 1、反跳痛(Blumberg)征 2、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 征) 3、腰大肌试验 4、闭孔内肌试验 婴幼儿阑尾炎临床 一般指5岁以内,占10%,症状不典型,查体不合作,病情发展快,易误诊,穿孔率高。 症状: 1)、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指出腹痛确切部位,在轻拍或颠簸腹部时哭闹加剧,出现拒振、拒拍现象。 2)、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出现呕吐、可出现于腹痛之前,初为反射性呕吐,后为胆汁性。穿孔后弥漫性腹膜炎、呕吐频繁、伴腹胀、婴儿较多腹泻,为盆腔直肠刺激所致。 3)、发热:发病早期即可发热,有的高热,50%体温大于38.5℃,烦躁、倦怠嗜睡、拒食等。 体征: 1)、全身情况:高热并伴中毒症状,部分脱水酸中毒 2)、腹部检查方法、体征: A、对比方法 B、肛检 C、腹腔穿刺 5、辅助检查 1)、化验: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85%以上 尿常规:可有少量红、白细胞 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2)、腹平片 3)、B超: A、阑尾直径≥6mm以上,阑尾腔内有点片强回声为粪块 B、可显示不对称增厚的炎症阑尾壁,部分可呈双重壁,一般阑尾壁厚度≥2mm,炎症越重,壁越厚 C、阑尾周围有时不规则液性暗区,为阑尾炎症渗出 D、阑尾脓肿形成:右下腹炎症包块,边界不规则,固定回声粗糙、浓密,阑尾影像不清,内部为中低回声,可有液性暗区。 另外肝、胆、胰、脾、肾、输尿管、子宫附件B超排除其他病变。 6、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一般可做出诊断,有部分病人诊断有困难应留院观察。一般经数小时观察可进一步明确。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2)、急性胃肠炎 3)、肺炎或胸膜炎 4)、肠痉挛 5)、过敏性紫癜 6)、急性坏死性肠炎 7)、梅克尔憩室炎 8)、卵巢囊肿蒂扭转9)、原发性腹膜炎 7、治疗 手术适应症 1)、急性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 2)、阑尾炎穿孔并发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 3)、复发性阑尾炎 4)、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5)、寄生虫引起的急性阑尾炎 非手术适应症 1)、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炎症轻、病人及家属不愿意手术者 2)、阑尾脓肿已局限者 二、急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此病为婴儿期常见急腹症,2岁以内婴儿多见,尤以4-10个月婴儿最多,男:女为2-3:1,春季多见。 一、病因 1、饮食改变 2、肠道炎症 3、肠寄生虫及其毒素刺激 4、有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性疾病或倾向者 5、腺病毒感染 6、胃泌素分泌异常 7、年长儿或反复发作者与梅克尔憩室、肠息 肉、肠重复畸形、肠肿瘤相关。 病理类型 回盲部 回结型 回回结型 小肠型 结肠型 多发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腹痛:并发阵发性哭吵,间歇安静,占90%。 呕吐:早期为胃内容物,尔后有胆汁;晚期为粪渣,呕吐者占80%。 血便:起病6-8小时后,可见果酱样大便,自然排出或肛检排出,占80-90%。 腹部肿块:安静时触及右下腹或右上腹、中上腹甚至左下腹可及腊肠样肿块,占60-80%。 2、特殊检查 X线::诊断性空气灌肠可见气柱前端呈杯口状,螺旋状影即可确诊,稀钡灌肠更清晰。 B超:腹部超声肿块切面可呈“靶样征”,“同心圆征”,“假肾征”。 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细菌性痢疾,腹泻病,坏死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梅克尔憩室,直肠脱垂。 四、治疗 空气灌肠,成功占90%。 钡剂灌肠。 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 手术。 小儿肠梗阻 小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