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淫痹”源流及临床意义.doc
“五淫痹”源流及临床意义
【摘 要】 按外因对风湿病进行分类论治历史悠久,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和学科的发展,将按病因分类的这组风湿病命名为“五淫痹”,包括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这类风湿病有其共同特点,均为淫邪致痹,以某种淫邪为主。“五淫痹”作为风湿病按病因分类的二级病名,对于风湿病的诊疗及规范化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风湿病;五淫痹;二级病名;中医药;规范化
“五淫痹”是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的总称,是指以风、寒、湿、热、燥等五邪中某一淫邪为主所导致的一类风湿病[1],也是按病因分类的一组风湿病[1-6]。风湿病包括很多病种,如果将“风湿病”作为一级病名[7],那么“五淫痹”就是二级病名,而其包括的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就是三级病名。
1 风湿病按外因进行分类论治的历史源流
从病因角度对风湿病进行分类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和论述,至今仍不失为风湿病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认为,风湿病的病因种类很多,有外感的“六淫”,有内伤的“七情”,还有饮食、劳倦、虫兽、外伤、痰饮、瘀血等。这里的风湿病的病“因”,指的是风、寒、湿等病邪(淫),即外“因”。可以直观地看出,“风湿病”的命名,即是根据本病的两个主要病因“风”和“湿”所确定的[8,9]。
最早对外邪致痹论述的《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此处行痹、痛痹、着痹是以感邪所致痹病特点而命名的,分别是风痹、寒痹、湿痹的别名之一,也是最早以病因之风、寒、湿等外邪进行痹病的分类。另外,《内经》除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外,又曰“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邪也”,强调了风、寒、湿邪侵入必须同时具备“各以其时”和“重感”这两个条件[10]。之后历代文献大多沿用《内经》的经典论述,并对外因致痹多有发挥。东汉?华佗所著《中藏经》首次将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并列提出,并创“暑邪致痹”说。在《素问?痹论》的基础上,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提出了“风湿痹”的病名“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是对《内经》的补充。宋代《圣济总录》把诸痹分为痛痹、着痹、行痹、风冷痹、风湿痹、痹气、热痹等,并进行论治。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说:“凡风寒湿所为行痹、痛痹、着痹之病,又以所遇之时,所客之处而命其名。非此行痹、痛痹、着痹之外,又别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也”,强调了外邪致痹的主导性。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更将痹病分为风、寒、湿、热四类,每类再进一步分型论治。清代《病因脉治》将外邪致痹称为外感痹证,分为风、寒、湿、热,并进行论治。近代医学认为,外感风寒湿致痹虽然较常见,但是内生风寒湿热等病邪致痹在临床上似乎更重要。从病因角度,近代医学一般将风湿病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这里的“风、寒、湿、热”直观上指的是病因,而更深一层表示的是风湿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因为中医临床病因学的特点是“审证求因”。从辨病因的角度,临床将风湿病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进行辨证论治,虽然部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对表现为口、眼、鼻干燥较突出的风湿病患者疗效不满意。这就说明,风湿病除了上述病因以外,还有没被人们认识的。名老中医路志正教授对此类痹病研究颇深,他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燥痹”一名,并指出燥痹之发,缘由先天禀赋不足,阴液匮乏;或木形、火形之躯,阴虚火旺;或天行燥邪或温热病毒,损伤津液;或寒湿内盛,郁久化热,化燥,灼伤阴津等,使机体阴液损伤,组织失充、失养,筋脉闭阻不通而成[2-4]。燥痹及其理法方药的提出,完善和丰富了临床中医风湿病学的病因学内容,是对中医风湿病学的重大贡献,使临床上“风寒湿热”痹不能包括的“燥痹”进入了历史领域,解决了中医临床风湿病学中多年未决的问题。自此,从病因学角度风湿病已有了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5种临床类型,代表了风湿病病因学分类的完善和发展[2-6,8,9]。历代医家对风湿病按病因进行分类,积累了丰富可贵的诊疗经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6]。
2 “五淫痹”病名的确立及临床意义
2.1 “五淫痹”病名的确立 笔者于2000年《中医正骨》第9期首次提出[2],“五淫痹”也称五因痹,是按外因进行分类论治的一类风湿病的统称,也是风湿病按病因分类的二级病名,后被《中国风湿病学》和《风湿病诊断治疗学》等所采用[3]。之后笔者将其内涵和论述进一步完善,在2008年第9期《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将“五因痹”“五邪痹”“五淫痹”相互通称[6]。其后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参考专家意见,在主编2010年1月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风湿病学》中正式称之为“五淫痹”[1]。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escriptive Focus as a Semiotic Marker in Festus Iyayi’s Violence.doc
- Discovery频道《荒野求生》节目的特色分析.doc
- Disgrace of Stereotypical Ambivalence: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on J. M. Coetzee’s Disgrace.doc
- Dreams “Deferred” But Identity Affirmed and Manhood Restored: A New Look at A Raisin in the Sun.doc
- ELOX 100型在线COD监测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doc
- EPS模块剪力墙结构建筑节能体系农村住房应用研究.doc
- ERP系统在企业中实施的探讨.doc
- Excel在会计和财务工作中的应用.doc
- Experiment Study on Influence of Chinese Experience on English Phonetic Acquisition at the Perspecti.doc
- FCR的法律性质及风险规避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