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才情横溢的英雄壮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首才情横溢的英雄壮歌.doc

一首才情横溢的英雄壮歌   摘 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豪放词、英雄词和怀古词集成之名作。品读作品,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悲壮慷慨之情和豪放词风,也能体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更能欣赏到其空前绝后的“掉书袋”功夫。   关键词: 豪放词风;英雄情结;“掉书袋”功夫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77-03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才气和才情的词人之一,也是历史上罕有的虽行伍出身、却以文为业的诗词作家。苟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把一个军事奇才的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变成了不可企及的梦想,也把他修炼成了既有深刻思想,又有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杰出词人。一生坎坷与悲剧性的遭际,把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之士变成了被抛弃的“江南游子”,也催生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豪放词作。品读辛弃疾作品,感觉似是与一个豪迈悲情的爱国军人做心灵的深度交流,倾听其心底潺动的思绪,不自觉地沉醉于其艺术魅力之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词作中登临怀古之名作,作于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此时,作者率军南归已八、九个年头,却被朝廷投闲置散。报国之愿难酬,只好借助笔头,在偶然登临的建康城赏心亭上,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品读这首登临怀古之作,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悲壮慷慨之情和豪放词风,也能体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更能欣赏到其空前绝后的“掉书袋”功夫。   一、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的海量创作使豪放词风蔚然成派,其作品创作也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刘克庄评其作品,“公所作大声,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1]3   词上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楚天千里,辽远空阔,水随天去,秋色无边。以山水起势写秋色天际,气象阔大,笔力雄健,显出阔达气势又不失江南秋季之特色,雄浑而不失清丽。从“楚天”、“江流”到“遥岑”,由客观之景过渡到有我之境,“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由写景到写人,迫近题旨,让人分不清是远山为词人献愁供恨,还是词人望山而生愁兴恨。紧接着以七个短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气呵成,点出作者登临赏心亭以抒郁结之情的写作意图。“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三个短语, 一句一画, 三幅画面浑然一体,凄凉悲楚;赏心亭上, 红日西沉, 天色近晚, 人去楼空,一派落寞凄寂。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显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慷慨悲壮之气顿生。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结处叹无人唤取“红巾翠袖”而“英雄泪”,遥应上阕“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于悲壮中又不失深婉之致。   二、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   英雄情结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里,歌颂英雄、赞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深受绵邈悠远的中华文化沾濡的辛弃疾更是全面继承了这些优秀文化,他的词作更多地表现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大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111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气息。   《水龙吟?登建赏康心亭》上阕,一开篇,辛弃疾以地阔天空、高瞻远瞩的境界寄托着自身主宰江山、为国献身的豪壮情怀;站在建康赏心亭上, 眺望沦陷区的山峰, “玉簪螺髻”可谓“ 江山如画” 。但山河破碎,人民深陷水火, 座座青山, 层层碧嶂, 到得眼底生愁恨, 触目只留万般忧, 不过献愁供恨而已!一句“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拦杆拍遍”再现出词人壮志难酬时痛心疾首、慷慨悲歌的激烈情怀,然情感沉郁却不乏英雄气概。   词的下阕辛弃疾引用古代英雄的故事来间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季鹰归未”,通过反用张翰弃官南归的典故,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要跟我说此刻家乡的好,我绝不能一走了之。“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取刘备斥许的故事,抨击了只顾苟安一隅寻欢作乐、无心为国家战斗、热衷为个人谋利的当权派。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刘郎才气”的钦佩与推崇。可以感受到壮士在一片悲凉中仍豪气冲天地坚持着一份对国家民族的执着的热忱。这种炽烈的爱国激情,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即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永远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用桓温北伐的典故,强调词人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面对古人的英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