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唐五代词.doc
一、备课参考(唐五代词)
词是一种新兴的诗体,是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曲词”、“乐府”、“琴操”。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有一段有名的话:“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同书卷二又云:“唐末五代文章之陋极矣,独乐章可喜,虽乏高韵,而一种奇巧,各自立格,不相沿袭。”张炎《词源》卷下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这就告诉我们,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在五代时达到成熟。五代作家已经各自显示了自己的风格,并且有了词集。
词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词的发展和音乐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南北朝时期,因为纷争的局面以及南方经济的发展,引进了西凉、龟兹、安国、高丽、天竺等西域以及外国的音乐,这些域外的音乐和中原、南朝的民间音乐相融合,最后形成了新兴的乐曲系统,这就是燕乐。它的演奏乐器主要是琵琶、箜篌、羯鼓等。隋炀帝时大致确立了燕乐的框架,到了唐代,贞观十四年(640年),李世民正式下令造燕乐。《新唐书。礼乐志》称:“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唯琴工犹传楚汉旧声也。”可见当时燕乐势力之大。这种新型的、有异于传统庙堂之乐的、抒情的新声,是“杂胡夷里巷之曲”的“俗乐”,它受到 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它在当时的各类音乐中,最具有感发人心的力量。
词最先是在民间产生的,盛唐时代,便有“新歌旧曲遍州乡”的盛况出现。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收录唐代民间词163首,任半塘的《敦煌歌词总编》增至1千2百多首。民间词的发展、流行,必然引起文人的创作兴趣。中唐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几个主要的商业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的经济得到恢复,并再度繁荣,如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所说:“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白居易《杨柳枝》说:“六么、水调家家唱”。这种环境,也为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词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当时的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是文人词的积极写作者。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音韵悠扬,画面景色清丽,风格清新。
白居易的《忆江南》一向脍炙人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声调的优美,抒情的自然,景物的秀丽,都令人叹赏。
晚唐五代作者更多,这时期因为连年动乱,朝政腐败,有志于现实的文人,普遍感到失望,他们有的消极遁世,有的浅斟低唱,人们的精神意绪不在建功立业,而在寻求官能的刺激,所谓“相逢且快眼前事,莫厌狂歌酒百杯”。(李咸用《途中逢友人》)韦庄有一首回忆晚唐咸通年间的诗《咸通》: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华。
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
五代十国中的西蜀和南唐,因为战乱较少,农业和工商业相对繁荣,北方的士大夫纷纷到此避难,他们带来了晚唐士大夫没落的、纵情享乐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词的写作技巧。在这个时期,在这两个地方,分别产生了“花间派”和南唐词。
西蜀的国主王衍本就荒淫,史称其“以佞臣韩昭等为狎客,杂以妇人,以恣荒宴,或自旦至暮,继之以烛。”(《旧五代史》卷一三六《僭伪列传》)他有《醉妆词》:
者边走,那边走 ,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后蜀嗣主孟昶,一样奢侈荒淫,“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新五代史》卷六四《后蜀世家》)
上有倡之,下有效之。淫靡之风盛行于五代西蜀,是可以相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以轻艳为主要特色的花间词派,找到了滋生繁荣的温床。花间词,因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收录18位作家的500首词作。这些作家都被称为“花间派”。
欧阳炯为《花间集》所作的序中称,西蜀词人的词作是在“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主要是应歌之作,内容不离花前月下,男欢女爱,而辞藻华美,风格柔媚。但《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提出了“诗客曲子词”的概念,如刘扬忠《唐宋词流派》所说:“在唐五代文学史上,‘诗庄词媚’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群体性的创作倾向,是自‘花间’诸人开始的。”这是以后的 “词为艳科”的传统的滥觞。《花间集》在词的格律的规范、在词的文辞、风格、意境方面特征的确立,为以后的词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位大力作词的文人,他之所以被编入《花间集》,并被列为首位,奉为“鼻祖”,是因为他首创了“诗庄词媚”的格局,开拓了“花间派”的创作方向。
温庭筠(812?——866),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为名公世家之后,初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但到温庭筠之时,家道早已中落。温庭筠富有音乐修养,“能逐弦吹之乐,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